这首诗描绘了赏心亭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首联“佳山逶迤抱故国,危观突兀凌长波”以山川的壮美起笔,将赏心亭置于连绵起伏的山脉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间,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接着,“仰凭飞景赤霄近,下瞰万木苍烟多”两句,通过视角的转换,既展现了亭子高耸入云的气势,又描绘了下方树木茂盛、烟雾缭绕的景象,动静结合,富有层次感。
颔联“三阁繁华芳草在,七朝风物一禽过”则将目光转向历史,提到亭旁曾有三座阁楼,繁花似锦,芳草萋萋,而七朝更迭,无数鸟兽在此栖息,见证了时间的流转与变迁。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相结合,赋予了赏心亭深厚的文化内涵。
尾联“后人未见兴亡本,秪笑陈家玉树歌”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人认为,后世之人难以亲历往昔的兴盛与衰败,只能通过陈氏家族的《玉树后庭花》这样的歌曲来想象和感叹历史的变迁。这一联以轻盈的笔触,道出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赏心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思的融合,既有对眼前景致的细腻刻画,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