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彭飞云刺史见访》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彭飞云刺史来访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首联“今世须才致治平,古人机略见先生”,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当今时代需要贤才以实现国家的安定繁荣,而彭飞云先生的智慧和策略,正是古人的典范。这里既表达了对彭飞云的敬仰之情,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的期待。
颔联“剖符旧化三巴俗,伏轼曾降七十城”,进一步描述彭飞云在地方治理上的功绩。他通过传统的封赐制度(剖符)来改革地方习俗,使三巴地区(泛指四川盆地)的风俗得以改善;同时,他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成功地征服了七十座城池,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
颈联“幕府每闻飞健檄,席门何自枉高旌”,则从侧面反映了彭飞云在官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每当他的命令(健檄)传至幕府,无不迅速执行;即使是平民百姓的门户(席门),也因他的到来而显得格外尊贵。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彭飞云作为官员时的威严与亲民的形象。
尾联“天南贱子能扪虱,坐听高谈为洗兵”,最后以一个谦卑的视角,表达了对彭飞云的仰慕之情。作为偏远南方的普通士人,能够聆听他的高谈阔论,不仅感到荣幸,更希望借此机会学习他的治国之道,以期将来能为国家和平做出贡献。这一联体现了陈恭尹对彭飞云的尊敬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
综上所述,《彭飞云刺史见访》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彭飞云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风采,以及陈恭尹对其的深深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