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虫声唧唧,感此秋夜长。
起坐弹鸣琴,兰釭炫馀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场景,幽居中的虫鸣声显得特别清晰,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漫长。诗人起身弹奏古琴,其间穿插着兰花的香气和灯光的温暖。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更透露出诗人独处时的情感世界和内心的平静与自足。
诗中“幽虫声唧唧”生动地描写了夜深人静时,微小生命的鸣叫声变得异常清晰,可见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腻感受。“感此秋夜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漫长秋夜的独特感受,这种感觉往往与孤寂、思念或是内心的沉淀有关。
“起坐弹鸣琴”一句,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活动,通过古琴的旋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也常常被用作寄托情感和沟通灵魂的工具。这一行为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通过艺术来平复内心的愿望。
“兰釭炫馀光”则是诗中最富有画面感的一句,兰花的清香与灯火的柔和光线交织在一起,为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和生机。这里的“兰釭”,即指装饰精美的灯具,而“炫馀光”则形容灯光的温和与舒适,通过这样的描写,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细腻的情感和精美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不详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石泉宵泠泠,清响杂寒吹。
恍惊山雨来,醒我一觉睡。
沙平路软足力健,麦细桑柔春意深。
绿水一湾浮野鶒,青山两岸唤幽禽。
巳闻神剑千年化,空俯灵池十丈宽。
泉脉尚通江海润,龙光曾照斗牛寒。
飞梁背负层楼重,老树根将堕石蟠。
一啸苍崖回杀气,未容仙鬼咏悲酸。
绿筠移种不多时,添我溪南一段奇。
会看明年春雨后,满林头角箨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