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日狂风桃柳休,常因酒尽觉春愁。
泰山为肉酿沧海,料得人间无白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行迈杂篇六首(其六)》。诗中,诗人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十日狂风过后,桃柳凋零的景象,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十日狂风桃柳休"形象地写出风吹落花的凄凉,而"常因酒尽觉春愁"则表达了诗人借酒消愁,春去春回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泰山为肉酿沧海"运用夸张手法,将泰山比喻为肉,沧海比喻为酒,试图以这样的想象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暗示人生如梦,岁月匆匆。最后的"料得人间无白头"更是直抒胸臆,感叹在如此变幻无常的世界里,人世间恐怕难以找到真正的长生不老。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满院青杨吐白绵,未多柳絮解漫天。
野人岂会断优劣,只问床头沽酒钱。
杏村桃坞春三月,少有人家不出游。
一顾虽无倾国色,千金肯为使君留。
村落人家桃李枝,无言气味亦依依。
可怜憔悴蓬蒿底,蜂蝶不知春又归。
白白红红相间开,三三五五踏青来。
戏随胡蝶不知远,惊见行人笑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