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君逐元侯静虏归,虎旗龙节驻春晖。

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

长剑一时天外倚,五云多绕日边飞。

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您随着元侯凯旋,静谧地归来,虎旗和龙节在春光中驻留。
想要效仿泰山祭祀的盛举,已经赐予鲁地百姓华美的官服。
您的长剑仿佛在天边倚靠,五彩祥云环绕在您的身边。
心中期盼共享太平盛世,即将回归故乡,与亲人共享安宁生活。

注释

君:您。
逐:跟随。
元侯:古代高级官员。
静虏:平定敌虏。
归:归来。
虎旗:象征军威的旗帜。
龙节:皇帝出行的仪仗。
驻:停留。
春晖:春天的阳光。
岱岳:泰山,代表崇高。
燔柴:古代祭祀时焚烧柴火。
锡:赐予。
鲁人:鲁地的人,这里指受封者。
缝掖衣:古代官员的官服。
长剑:宝剑。
天外倚:像天边倚靠。
五云:五色祥云。
日边飞:环绕太阳。
心期:内心期待。
太平世:太平盛世。
故乡:家乡。
亲食薇:亲自食用野菜,比喻简朴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士返乡的场景,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忠诚。开头两句“君逐元侯静虏归,虎旗龙节驻春晖”通过对军队归来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平和安宁的氛围。"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正常祭祀活动以及家人的生活关心。

接下来的“长剑一时天外倚,五云多绕日边飞”一方面展示了军人的英勇和力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则是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军事生活与和平生活的对比,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战争与和平的两重性,以及士兵对于归乡、家庭和正常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

去年八月此佳辰,池上闲闲四五人。

久行月影愁迷梦,误入华光笑认春。

一与清风上芸阁,再期秋雨过龙津。

今年此日何由见,蓬户萧条对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越岭寒轻物象殊,海城台阁似蓬壶。

几回入市鲛绡女,终岁啼花山鹧鸪。

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

就中静事冥宵话,何惜双轮访病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淮南卧病闻李相夷简移军山阳以靖东寇感激之下因抒长句

太白星前龙虎符,元臣出将顺天诛。

教闻清净萧丞相,计立安危范大夫。

玉帐黄昏大刁斗,月营寒晓小单于。

鲁连未必蹈沧海,应见麒麟新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隋帝陵下

白露沾衣隋主宫,云亭月馆楚淮东。

盘龙楼舰浮冤水,雕锦帆幢使乱风。

长夜应怜桀何罪,告成合笑禹无功。

伤心近似骊山路,陵树无根秋草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