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山林景象。首句“树瞑烟生绝壁”,以“瞑”字点出时间已至傍晚,树木与烟霭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瀑流雨洒虚潭”一句,通过瀑布与雨水的动态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后两句“他日来寻懒瓒,枯禅还许同参”,则将目光转向了隐居于山林中的僧人——懒瓒。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向往之情,希望将来能有机会与之交流,共同探讨禅理。这里的“枯禅”不仅指懒瓒本人,也象征着禅宗的智慧与修行的境界,传递出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对理想人物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