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家的僧人(沙门)得知他的姐姐被俘虏后,通过马市交易得以回家的场景。诗中充满了亲情和战争带来的悲欢离合。"沙门有姊陷胡娃"一句,点出了背景,沙门的姐姐落入了敌人的手中;"马市新开喜到家"则表达了他通过特殊途径重逢亲人的喜悦,但这份喜悦背后是艰辛与无奈。
"哭向南坡毡帐里",沙门在迎接姐姐回家时,场景转为悲伤,可能是在想象或回忆姐姐在异族帐篷中的苦难,此刻的哭泣既是释放情感,也是对过去遭遇的感慨。最后,"领将儿女拜袈裟"描绘出沙门带着自己的孩子,面对姐姐身上的袈裟,进行礼拜的场景,体现了佛教信仰对于家庭团聚时刻的神圣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与亲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