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首联“鲤风雁雨四山秋,蜃雾蛟烟万古愁”以自然景象起兴,将秋天的凄凉与长久的忧愁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颔联“入世已如萍在水,藏身祇合芥为舟”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和微小的芥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价值的渺小感。
颈联“人从江北争分鹿,我隐墙东等侩牛”对比鲜明,前者描述的是世俗中人们为了名利而争斗不息的场景,后者则是诗人自述隐居墙东,甘愿成为他人眼中的“侩牛”,即默默无闻、服务于人的角色,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身定位的思考。
尾联“有债至今呼负负,无亭何处署休休”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表达了对未偿还债务的焦虑与自责,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找不到心灵栖息之所的迷茫与疲惫。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