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吹台

繁台繁姓人,埋灭为蒿蓬。

况乃汉骄子,魂游谁肯逢。

缅思当盛时,警跸在虚空。

蛾眉倚高寒,环佩吹玲珑。

大梁千万家,回首云濛濛。

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宾客有司马,邹枚避其锋。

洒笔飞鸟上,为王赋雌雄。

惜今此不传,楚辞擅无穷。

空馀一丘土,千载播悲风。

形式: 古风

翻译

繁台繁姓的人们,他们的遗迹淹没在蒿蓬之中。
更何况那些汉朝的骄子,他们的灵魂游荡又有谁能遇见呢?
遥想当年盛世,警卫的车驾仿佛在虚空中巡行。
美女们身着华服,在高寒之地独立,环佩声声如玉玲珑。
大梁城中曾有千万户人家,如今回首望去,只余云雾迷茫。
仰头再也看不见王者的居所,只有云端中的青红指示着方位。
宾客中有司马氏,邹枚等人避开他们的锋芒。
挥洒笔墨,如同飞鸟般跃然纸上,为王者写下雌雄之歌。
可惜这些今日不再流传,楚辞的风采却永无止境。
只留下一座荒丘,千年之后仍回荡着悲伤的风声。

注释

繁台:繁华的台阁。
蒿蓬:野草丛生的地方。
汉骄子:汉代的杰出人物。
警跸:帝王出行时的警戒和清道。
蛾眉:女子美丽的眉毛,借指美女。
环佩:古代妇女佩戴的玉饰,象征身份。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开封。
青红:青天与红尘,象征天与地。
司马:古代官职名。
雌雄:比喻诗歌中的对立或对比。
楚辞:古代文学体裁,以楚地方言为基础。
悲风:象征哀愁或凄凉的风。

鉴赏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梁王吹笳》,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个人英雄末路的深切感慨。诗中“繁台繁姓人,埋灭为蒿蓬”两句通过对古代繁盛城池与人物的描绘,抒发了时光荏苒、历史沧桑之感。而“况乃汉骄子,魂游谁肯逢”则是作者借古人豪放不羁的形象,表达自己对英雄末路的无限惆怅。

诗中“缅思当盛时,警跸在虚空”两句,通过对过往辉煌历史的回忆,以及警跸(即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的声音)在虚空中的回响,强化了这种历史感和个人英雄感的交织。接着“蛾眉倚高寒,环佩吹玲珑”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描绘,既有形象之美,也蕴含着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大梁千万家,回首云濛濛”两句中,“大梁”指的是古都开封,这里的“千万家”则是对繁华都市生活的一种描绘。而“回首云濛濛”则表达了作者面对过往繁华时光的无限感慨。

“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两句通过仰望天空、寻觅古代帝王行宫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历史沧桑之感。而“宾客有司马,邹枚避其锋”则是对个人英雄遭遇挫折的描绘,其中“司马”和“邹枚”都是古人名,代表着权力与压迫。

最后,“洒笔飞鸟上,为王赋雌雄。惜今此不传,楚辞擅无穷。”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才华的自信,同时也抒发了对于过去英雄事迹不能流传后世的遗憾。而“空馀一丘土,千载播悲风”则是全诗的高潮,也是主题的集中体现,它通过一个荒废的土丘和长久的悲风,象征着历史的毁灭和个人英雄的消逝。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形式: 古风

梦中作

青门道北云为屋,大垆贮酒千万斛。

独龙注雨如车轴,不畏不售畏不续。

形式: 七言绝句

梦黄吉甫

梦传失之妄,昼冀见而想。

岂伊不可怀,而使我心往。

山林老颠眴,数日占黄壤。

舟舆来何迟,北望屡惝恍。

西城荠花时,落魄随两桨。

岁晚洲渚静,水消烟渺莽。

踌蹰壁上字,期我无乃迋。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清凉寺送王彦鲁

空怀谁与论,梦境偶相值。

莫将漱流齿,欲挂功名事。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