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庞祐甫

半亩方园水到门,地偏人静恰如村。

声名不用卿王衍,文字真能仆屈原。

举世知君如我少,平生学道欲谁论。

何时共结柴桑社,篱下秋来菊正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半亩大的田地,门前有水环绕,这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就像个小村庄。
名声无需像王衍那样追求显赫,你的才华如同屈原一样真实深厚。
世上了解你的人寥寥无几,如同我这般,一生研习道义,又能与谁探讨呢?
何时我们能一起在柴桑社结庐而居,那时篱笆下的菊花正开得繁盛。

注释

半亩:形容土地面积不大。
方园:方圆。
水到门:门前有水。
地偏:位置偏远。
人静:安静无人。
恰如村:就像乡村一样。
声名:名声。
卿王衍:指追求显赫名声的王衍。
文字:才华。
仆屈原:如同屈原般有才华。
举世:全世界。
知君:了解你。
我少:像我这样少。
学道:研习道义。
欲谁论:又能和谁讨论。
柴桑社:古代隐士聚居的地方。
篱下:篱笆边。
秋来:秋季。
菊正繁:菊花盛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过庞祐甫》,描绘了诗人拜访庞祐甫时所见的宁静乡村景象和个人心境。首句“半亩方园水到门”,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友人家门前的小池塘,环境清幽。次句“地偏人静恰如村”,进一步强调了地方的僻静和生活的恬淡,仿佛置身于村庄之中。

第三句“声名不用卿王衍”,诗人以东晋名士王衍自比,表明自己不追求世俗的名声,更注重内在的学问与品格。第四句“文字真能仆屈原”,则表达了对庞祐甫深厚的文学造诣的赞赏,认为他的文字才华堪比屈原这样的伟大诗人。

第五句“举世知君如我少”,诗人感慨世间知音难觅,像自己这样理解庞祐甫的人寥寥无几。最后一句“篱下秋来菊正繁”,以菊花盛开的秋景结尾,寓意友情的深厚和对未来的期待,期待与庞祐甫共享宁静的田园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环境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想。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过松江寄务观五首(其五)

并舍尽垂柳,出檐多好花。

独寻江岸路,静爱野人家。

水暖分鱼子,沙晴蹙荻芽。

放歌吾亦醉,渔户即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过松江寄务观五首(其四)

湖岸见亭馆,谁家长锁门。

主人宁好事,渌水但名园。

借我安茅屋,容君共酒樽。

风波正奔走,独立望江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过松江寄务观五首(其三)

一别未十日,举头杨柳黄。

蜂来知酒美,梅度觉船香。

岸帻春容好,翻书昼景长。

无人共谈麈,自酌引壶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过松江寄务观五首(其二)

风浪白如屋,垂虹烟霭间。

清心太湖水,满眼洞庭山。

放鹤迎人舞,飞鸥伴我閒。

是中有佳句,诗思未容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