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汉月

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

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花朵无论何时盛开凋零,春天来了又去,究竟凭什么衡量?
燕子不隐藏,雷声不沉睡,蜡烛烟雾在昏暗中缭绕升腾。

注释

花开花落:形容花开和花落频繁,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律。
无时节:不分季节。
春去春来:春天的到来和离去。
有底凭:有什么依据或标准来判断。
燕子:一种春季常见的鸟类。
不藏:不隐藏。
雷不蛰:雷鸣不断,表示春天的到来。
烛烟: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
昏雾:昏暗的雾气。
暗腾腾:形容烟雾弥漫,光线昏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无人的花园景象,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化。"花开花落无时节",表明花朵的盛放和凋零似乎没有固定的季节,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自然规律的不确定性。而"春去春来有底凭"则显示了对春天永恒循环的期待与信任,春天虽然每年都会离开,但它总会再次到来,这给人以希望。

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其行为—"燕子不藏雷不蛰"—展示了它们即使在风雨来临之际,也不逃避,不躲藏。这种坚守和勇敢与人类的生活态度形成对比,启示人们面对困难时应该有的精神状态。

最后"烛烟昏雾暗腾腾"则描绘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写照,也可以解读为内心世界的模糊和复杂。烛烟代表了光明与黑暗的边缘,而昏雾暗腾腾,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似乎在探讨人生境遇的不可预知。

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淡看功名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

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

宴罢水殿空,辇馀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

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

形式: 押[尤]韵

马上有见

行尽疏林见小桥,绿杨深处有红蕉。

无端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不肯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自叹

落日西山近一竿,世间恩爱极难?。

近来不作颠狂事,免被冤家恶眼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