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怀寄可大

隐几空斋意晏如,美人别后底无书。

未应湖海还浮棹,却想藤萝已卜居。

避地自堪游五岳,逃名谁许问三闾。

惟馀远道长相忆,为劝加餐寄鲤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山居怀寄可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山居生活的独到感悟。

首联“隐几空斋意晏如,美人别后底无书”,开篇即以“隐几”点出诗人独居山中的生活状态,内心平静如水。“晏如”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然而,随着好友的离别,诗人开始感到孤独,渴望收到友人的来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颔联“未应湖海还浮棹,却想藤萝已卜居”,诗人想象着友人或许还在湖海中漂泊,而自己则在心中已经为友人预设了一个归宿——藤萝覆盖的居所。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达了对友人现状的关切,也流露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颈联“避地自堪游五岳,逃名谁许问三闾”,诗人以“避地”和“逃名”自比,暗示自己虽身处山林,但心怀天下,有游历五岳、追求精神自由的志向。同时,通过引用屈原(三闾大夫)的故事,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以及对逃避世俗名利的思考。

尾联“惟馀远道长相忆,为劝加餐寄鲤鱼”,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他不仅希望友人能保重身体,还特意提到“寄鲤鱼”,这是一种古代文人间常用的通信方式,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真挚。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趣味,也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寄问冯学士扶侍旋里兼候北上

儒臣启沃沐恩偏,予假宁亲辍禁筵。

春酒自承盘上露,宫衣不散案头烟。

疏家谩拟辞荣日,石氏今当卜相年。

归阙何妨寻旧约,长安路出岱宗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酬寄冯学士见问

孤城欲雪雁无声,海畔书来几日程。

隔郡关河劳远梦,多年京洛见交情。

青山久绝人间累,白眼閒看世上名。

珍重心知酬圣主,应令樵牧睹清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郑承武文学还闽

归客翩翩玉剑装,河桥斗酒对飞扬。

帆前雨色来吴会,马上秋声渡汶阳。

万里攀留徐孺榻,百年寥落陆公庄。

从今梦入三山月,夜夜骊珠采海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正月四日香山寺阁同侯大将军送孙湛明侍御北上二首(其一)

宝阁高临不住天,霏微春色画阑前。

孤城欲堕寒峰雨,野水犹凝远戍烟。

上界香花开胜境,故园风物入新年。

屠苏剩作东林饮,又送离歌到酒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