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发千钧适此时,风前无语皱双眉。
松源正脉将枯竭,浚发灵源复是谁。
这首诗名为《寄崇福源长老》,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智愚。诗中描绘了一幅紧张而深沉的画面:在千钧一发之际,崇福源长老似乎面临着某种严峻的挑战或困境,他默然无言,眉头紧锁,反映出内心的忧虑。诗人进一步通过比喻,将长老的困境比作松源即将枯竭,暗示着他的精神力量或信仰源泉即将面临枯竭的危机。最后,诗人提出疑问:“浚发灵源复是谁?”表达了对长老能否重振精神,找回内在力量的期待和关切。整首诗寓含哲理,情感深沉,体现了禅宗诗人的内省与关怀。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光芒曾不著纤埃,拂拭磨砻心已灰。
秋夜不禁猿啸月,与谁同上妙高台。
祝融峰下烧红叶,应梦山中看白云。
足迹未教容易见,谁知天外有人闻。
儒释同科到者稀,道融冰雪鉴精微。
和平堂上公馀坐,静看寒云片片归。
湖面春归物理明,水花无数点青萍。
因行若访和庵主,未必孤踪在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