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板桥》由明代诗人吴宣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描绘了板桥的实用价值与象征意义,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
首句“一板虽然薄,犹能济远人”,赞美了板桥虽轻薄却能承载行人过河,体现了其实用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的“板”指的就是板桥,即用木板搭建的桥梁,简单而实用,能够跨越河流或深沟,方便人们通行。
接下来的“如何当路客,鞭石慕亡秦”,则转而讽刺了那些在道路上追逐权势、效仿历史上的暴政者。这里的“当路客”指的是那些在官道上为非作歹、追求个人利益的人,“鞭石”则是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秦始皇鞭打石头以示威严的故事,暗喻这些人在权力面前的残暴和不择手段。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某些人行为的不满和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象相结合,通过板桥的实用与坚韧,反衬出当权者的残暴与虚伪,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