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元叔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征战丈夫思念之情的诗歌。
"自从离别守空闺,遥闻征战赴云梯。" 开篇即设立了一个寂寞空旷的场景,诗人在空荡荡的屋中听到了远方战争的声音,丈夫离开参加战争,这种离别之痛充满了整个空间。
"夜夜思君辽海北,年年弃妾渭桥西。" 夜夜可以理解为每个夜晚,诗人都在思念那位征战在外的丈夫,而“辽海北”和“渭桥西”则分别指向了遥远的地方和时间的流逝,这种长久的离别让人感到无尽的哀伤。
"阳春白日照空暖,紫燕衔花向庭满。" 这两句转换了场景,阳光普照的春天里,小燕子带着鲜花飞舞,庭院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这种美好景象却与诗人的心情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她内心的寂寞和思念。
"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 彩鸾可能是指装饰华丽的古筝,而“怨声多”则表达了诗人在弹奏琴时所流露出的哀怨之情。飞鹊镜前,意指诗人在梳妆打扮,但心不在焉,因为思念丈夫,连自己的打扮都显得无心。
"谁家夫婿不从征,应是渔阳别有情。" 这两句表达了对其他家庭的羡慕,他们的丈夫没有被征召去战场,或许是因为他们家中的爱情更为深厚。
"莫道红颜燕地少,家家还似洛阳城。" 红颜指的是美丽的容颜,而“燕地”则可能是诗人所在之地。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尽管外界或许会说某地美女如云,但诗人认为每个家庭都像洛阳城那样温馨和美好。
"旦逐新人殊未归,还令秋至夜霜飞。" 这里“旦逐”意味着早晨追随新的伴侣,而“殊未归”则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尽管外界可能有新的诱惑,但诗人的心中只有那位远方的丈夫。
"北斗星前横旅雁,南楼月下捣寒衣。" 北斗星象征着方向,而“旅雁”则是比喻远行的人。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诗人在南楼之下,在寒冷的月光下为丈夫准备冬衣。
"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夜深时分听到野雁的声音,让诗人的思念之情达到极点,甚至感到心都要碎了。在这种孤独中,她独自一人坐在烛光摇曳中缝补丈夫的衣物,但连这微弱的烛光也熄灭了。
"暗啼罗帐空自怜,梦度阳关向谁说。" 在幽暗的罗帐之中,诗人无声地啜泣,自怜自己薄命。在梦中她仿佛穿越了那遥远的阳关,但却不知道要将这份思念告诉谁。
"每怜容貌宛如神,如何薄命不如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美丽外貌感到哀伤,因为尽管自己拥有着如仙子的美貌,却遭受着如此的薄命,不得与所爱之人长相守。
"待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杨柳春。"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期待着丈夫能够在早晨或傍晚的时候回到燕山,并且希望来年能和他一起赏玩杨柳的风光,这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战争中丈夫离别时所承受的情感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