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二月赴湘长沙湘阴武冈为先高祖金门公旧治遗爱在民至今父老犹能言之时先曾祖秋舫公官京朝常忽忽不乐明发之怀形诸篇什舟夜不寐感怀先德梦中得「长歌明发篇浩叹京国年」十字醒成之

岳岳我先祖,慕亲厌华轩。

清冷玉堂梦,夜夜苍梧烟。

长歌明发篇,浩叹京国年。

耿耿永不寐,四世泽未湮。

浮天屈原水,浩荡孤舟前。

小子来何暮,落日空苍然。

言采泽下兰,还复上修门。

千春白云望,不昧舟夜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表达了他对先祖们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诗中,诗人以“岳岳我先祖”起笔,追忆祖先的高尚品格,对他们远离繁华、追求清冷生活的敬仰。接着,“清冷玉堂梦,夜夜苍梧烟”描绘了祖先们在幽静的环境中,对京城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长歌明发篇,浩叹京国年”直接引用了他梦中的诗句,表达了对京城岁月的深深感叹,以及对家族历史的感慨。“耿耿永不寐,四世泽未湮”体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耀的坚守和对先人遗泽的珍视。随后,诗人将自己比作屈原,身处湘江之上,感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小子来何暮,落日空苍然”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晚景,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追忆。最后,“言采泽下兰,还复上修门”象征着诗人希望回归家族传统,保持高洁品质,而“千春白云望,不昧舟夜魂”则寄托了他对先祖和故乡永恒的记忆与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家族历史的回顾,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誉和传统文化的深深敬畏。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武昌舟中

暂写閒怀向水滨,片时鸥鸟未相亲。

苍崖终古收残照,碧树前宵送晚春。

便恐轻阴成日暮,更无偏霸在风尘。

冥看正见孤飞翼,一尔翻然未易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嘉兴吊强甫(其一)

别院閒廊锁暮烟,寻来真到四棺前。

犹疑飞动生前影,如此庄严死后天。

神鬼苍生都是幻,美人黄土自何年。

残阳独下扁舟去,可得重来诔此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嘉兴吊强甫(其二)

何曾留得堂堂去,但见阴寒触眼来。

神幡剑立无风动,佛齿金坚应手灰。

尘劫有心元不灭,沧澜终古可曾回。

冤禽敢负平生志,自衽冰霜没世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天宁寺听松

斜阳布满地,雷雨忽在颠。

仰看四泬寥,声出双松间。

属耳倏已远,飞度万壑泉。

老龙动鳞甲,破碎还苍坚。

金刚万毫毛,一一威神全。

仰屈寻丈地,开阖成诸天。

落落孤直胸,回荡生高寒。

提挈四天下,度入太古年。

想见陶隐居,拥衣但高眠。

无闻兹未能,且證声音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