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篝灯读易听更残,微雨萧萧独闭关。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数茎须为忧时白,一点心犹报国丹。
未肯轩裳便尘土,此身翻恐误儒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挑灯研读《易经》的情景,伴随着稀疏的雨声和孤独的关门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感叹在太平盛世,虽然自己怀揣着济世之策,但书生的命运往往多舛,体现出读书人的无奈与感慨。
诗中“数茎须为忧时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即使年纪渐长,胡须斑白,仍心系天下。他的一颗红心依旧炽热,渴望为国效力,"一点心犹报国丹"象征着这份赤诚之心。然而,诗人不愿轻易投身仕途,担心自己的才华被世俗所埋没,"未肯轩裳便尘土"表达了对仕途浮沉的警惕。
最后,诗人以“此身翻恐误儒冠”作结,表达了对自己学术身份的坚守,担心一旦穿上官服,可能会失去初心,误入仕途的歧途。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忧国忧民的志向,又有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感。
不详
东坡先生谪仙人,骑鲸海宇几十春。
麾呵日月斥八极,笑触丰缺天不嗔。
万里归来故无恙,诸公非复先朝臣。
空令后世拜公像,洛阳宫阙今成尘。
已上桐江台,又弄桐江钓。
不食桐江鱼,不怕严公笑。
公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
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闻道骑鲸碧眼仙,黄柑手植尚依然。
人间俯仰更成古,天下声名不计年。
茧纸谁能收妙墨,鸡林何用续遗编。
使君为创新堂事,若解尊贤则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