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重九前一日同嵩林弟作

君问重阳,只隔着暮云,一层残照。

夜床风雨,唤醒秋魂多少。

怎禁得、几度明朝,便情天嫩碧,也应愁老。

江南信杳。料是断鸿迟到。

安排绿蚁萸尊,紫螯菊榼,向碧山吟啸。

还怕赋才减尽,被他花笑。

甚西窗寻诗梦悄,更无奈、催租人恼。

青衫换了,且休换、年时破帽。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兄弟嵩林弟在节日前的期待和感慨,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生况味。开篇“君问重阳,只隔着暮云,一层残照”,以景入题,暗示了重阳佳节临近,但又被暮云和残阳隔开,流露出淡淡的离别情绪。

“夜床风雨,唤醒秋魂多少”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夜晚,似乎连秋日的思绪也被风雨打散,增添了凄凉之感。“怎禁得、几度明朝,便情天嫩碧,也应愁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即使明日天气晴朗,青春也会因岁月而消逝。

接下来,“江南信杳。料是断鸿迟到”借鸿雁传递远方消息,暗示兄弟之间的音信稀疏,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安排绿蚁萸尊,紫螯菊榼,向碧山吟啸”则描绘了准备过节的场景,饮酒赏菊,但诗人担心自己的才华衰退,被花儿嘲笑。

“甚西窗寻诗梦悄,更无奈、催租人恼”写诗人深夜寻觅诗意,却被现实生活的琐事打扰,如催租人催缴房租,生活压力不轻。“青衫换了,且休换、年时破帽”以衣着的变化象征时光变迁,虽然生活困顿,但仍不愿放弃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节日的欢愉,又有人生的感慨,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咏菊二首(其一)

倚袖天寒,卷帘人瘦,冷云正拥啼妆。

金缕歌残,谁怜旧日萧娘。

挑灯欲写西风怨,奈花边、影事全荒。尽思量。

负了柔乡,换了愁乡。

芳心死到春前蝶,问东园梦醒,几度炎凉。

藓砌蛛网,断魂空锁唐昌。

广寒宫树都摇落,剩人问、百感幽香。峭亭塘。

一尺秋涛,一寸秋霜。

形式:

高阳台(其二)

浅靥欺霜,低魂诉月,睡余云鬓犹松。

却忆年时,翠微高处携筇。

杜娘身世真休说,倚银屏、惯听秋风。最悤悤。

绿艳红娇,酒醒无踪。

枯禅证后秋如海,甚愁根未断,色淡香浓。

冷到花心,情天万感都空。

横波漫照三生影,写飘零、付与惊鸿。镇惺忪。

吟遍瑶阶,梦遍璇宫。

形式:

霜天晓角.梅意

萼绿华身,倩魂依玉京。

若上寿阳妆额,毕竟是,欠些清。笛吹三四声。

梦回三四更。只有水边疏影,写得出,我平生。

形式:

雨中花.湘中故人书至,道梅花盛开,赋此寄怀

谁倚江楼横玉笛。直吹到、梦寒香寂。

更青凤啼空,翠虬舞夜,不管琼魂泣。

印水颦妆怜独立。破一段、湘天愁碧。

纸帐云低,茸窗月小,有个人相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