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应秦王令

云花鳞鳞山漠漠,重城平障芳阴薄。

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

草滋微湿沾芳尘,陇头不见寻花人。

桃英梅萼同懊恼,水纹满涨金河春。

柳丝暝濛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

新莺未换谷中声,游蜂竟失阑前影。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

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

江南春好多芳树,林园半是看花处。

明朝重整小红车,风光满路行春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徐贲的《春阴应秦王令》描绘了一幅春日阴雨绵绵的景象。首句“云花鳞鳞山漠漠”,以云彩如花、山色苍茫,展现出春雨后的朦胧美。接着,“重城平障芳阴薄”写出了城墙内外春意虽浓,但因阴霾而略显稀薄。

“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细腻地描绘了细雨飘忽不定,仿佛在引导东风吹过帘幕,带来一丝暖意。接下来,诗人通过“草滋微湿沾芳尘”和“桃英梅萼同懊恼”,描绘了花草在春雨中的湿润与娇嫩,以及它们对春光的渴望。

“柳丝暝濛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则描绘了柳条在烟雨中显得迷茫,水井边的辘轳也暂停了汲水,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新莺的鸣叫和游蜂的忙碌,更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运用比喻,写丁香花繁密如结,芭蕉叶似有情,室内纱屏曲折,春意深沉。最后两句“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以香气袅袅、余寒未尽的场景,烘托出春日的温暖与宁静。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阴时节的景色,既有静态的描绘,又有动态的刻画,展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以及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期待。

收录诗词(640)

徐贲(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杨孟载画竹

江南看竹不为罕,水郭山村常种满。

东里千竿绕佛亭,西邻万本连书馆。

密叶分阴小阁深,斜枝度影虚帘短。

萧疏夜月翠羽凉,摇曳南风鸟声暖。

嗟余好竹处处游,径造岂减王猷诞。

湘江淇水无不到,嶰谷柯亭亦尝款。

人间音律性所好,收作鸾笙与凤管。

或裁文箨制小冠,时寻新笋供清馔。

朝行竹下暮仍往,自谓竹缘终不断。

朅来并州苦寒地,沙土扑面心烦懑。

宁无寒草共山花,惟觉粗疏俗吾眼。

胸中尘气久已积,对此汾河讵能浣。

君心饱有渭川思,挥洒风烟意閒散。

封图远送邀我题,措语苦涩颜何赧。

形式: 古风

谢陈惟寅赠其故弟惟允所画山水

大髯袖中有庐岳,岚气喷人寒色薄。

出赠生绡一幅图,云是小髯之所作。

我尝游君伯仲间,仲今已矣空见山。

画中无限磐礴意,使我坐见愁满颜。

重崖复涧迷樵路,杳杳烟萝昼如暮。

溪阁风生醉客眠,野桥月出归僧度。

枥林蒙密枫林高,深处似有猩鼯号。

满空云冻动秋思,飞泉落日何萧骚。

挥毫若此难再得,白鹤何时返乡国。

良工自古多苦心,留赏人间赖遗墨。

南宫北苑皆已仙,此图与之当并传。

坐嗟存殁意难报,作歌愧匪琼瑶篇。

形式: 古风

宿王判簿宅送徐孟岳

来往频吴越,扁舟只载书。

言从交后浃,情恐别时疏。

凉意莲塘静,宵光竹牖虚。

悬知待明发,析尽是愁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东城道中与王守敬张思廉同赋

水郭秋风后,寻诗客共过。

晚鸿将集渚,风叶尽随波。

野客便诗思,潭鱼识棹歌。

前山青数点,不似乱云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