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其二)寄赠陶燕公移居,奉和何毅庵、张迩可原唱韵

隔江人远。一别几何年,鬓毛都换。

但十柴桑,难寻句曲,到处堪留堪恋。

衣上黄尘不落,望垄首浮云变。

犹相忆,在庐江旧第,芹泥桥畔。

可念书画室,半榻琴箫,几树花零乱。

人寄南窗,诗传北郭,莫道未还东苑。

我亦西泠借住,须有日、烟霞结伴。

邻居好,看墙头过酒,那时相见。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喜迁莺·其二》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表达了对陶燕公搬家后生活的关切与怀念。词中以“隔江人远”起笔,传达出对友人远离的感慨,接着通过“一别几何年,鬓毛都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变化。词人感叹在柴桑、句曲等地也难以寻觅到昔日的踪迹,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深深眷恋。

“衣上黄尘不落,望垄首浮云变”写出了友人新居的环境,虽然尘土飞扬,但词人仍能想象他在庐江旧第芹泥桥畔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词人回忆起友人的书画室、琴箫声和零乱的花树,这些都是他们共同的美好记忆。

“人寄南窗,诗传北郭”暗示了友人虽身处他乡,但仍然保持着诗酒风雅的生活方式。词人鼓励友人不必急于回归东苑,自己也在西泠暂居,期待有一天能与友人共度烟霞岁月。结尾处,词人以邻里相聚饮酒的画面展望未来重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友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词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新生活的祝福。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百字令(其一)客沪上,为王鸿资初度

秋风乍起,桂花时、又是东亭初度。

四十年来弹指顷,阅历山川无数。

倚马成文,磨盾草檄,杀尽中山兔。

侯王以下,一时趋走如骛。

谁道梁苑归来,故人官沪上,欢然相聚。

有弟同行胜小陆,共作平台词赋。

弧矢高悬,长庚何在,遥指星明处。

壮心未已,莫言岁月迟暮。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其二)寄寿施愚山少参六十

林花初放,捧霞觞、遥望敬亭山色。

绕地珠绳箕宿转,光满谢公楼侧。

阙里遗贤,石渠继世,曾讲诸儒易。

廿年节度,一身高寄如客。

督学齐鲁之间,湖西作镇,到处称申伯。

天下山川游览遍,无数文章堆积。

前遇吴关,今过瓯海,千里长相忆。

才过甲子,为君重数畴昔。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绮罗香.用原韵,答赠甬上钱蛰庵见赠

古鄮名家,彭城遗胄,所至公超成市。

文效元和,诗以景龙为体。

论学识、雅似颛孙,羡经术、精于杨起。

第无如、弃世逃名,窜身长向瞿昙里。

君家历世仕宦,况祖祢忠孝,名传黄纸。

每辑残编,尚见泪痕如泚。

寻欢会、偶在申江,叹孤游、有如樗里。

又谁知、廿载相思,见君自此始。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万年枝.梁司农师六十续娶

蜡尽春还,御河冰未泮,苑枝如沐。

柳又生稊,双雉朝飞遫遫。

花甲周时花烛启,宝帐妆成百福。

由来原有,尚书三娶,东山名族。万年觞卜。

道从此、天长地久,鸾弦终续。

华帼披来,副髲有珈皆玉。

池上歌添黄竹好,探去金桃再熟。

那弃人笑,桃花洞里、刘郎初宿。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