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罗浮山作(其三)

道家称洞府,兹山第七天。

宵中白日出,石窦黄龙蟠。

涓涓铁桥流,上与瑶池连。

不见蟠桃树,但见梅花阡。

我欲折梅花,贻我心所欢。

所欢在何处,仰视明月娟。

振衣发长啸,寤寐将焉谖。

物役各有极,聊以返自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的神秘与美丽,充满了道家的哲学意味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的“道家称洞府,兹山第七天”开篇即点明了罗浮山作为道教圣地的地位,仿佛是人间仙境,隐匿于世外。接着,“宵中白日出,石窦黄龙蟠”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描述了夜晚中太阳从石窦中升起,黄龙盘踞其中的景象,既神秘又壮观。

“涓涓铁桥流,上与瑶池连”则进一步渲染了罗浮山的仙气,铁桥流水,连接着瑶池,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不见蟠桃树,但见梅花阡”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传统神话中蟠桃树的怀念,以及眼前梅花盛开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我欲折梅花,贻我心所欢”表达了诗人想要采摘梅花,赠予心中所爱的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然而,“所欢在何处,仰视明月娟”则引出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

“振衣发长啸,寤寐将焉谖”则是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独白,通过振衣长啸,表达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或逃避。最后,“物役各有极,聊以返自然”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是对道家思想的深刻体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罗浮山的自然风光,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26)

祁衍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入罗浮山作(其四)

山鸟何太奇,五文分毛质。

渴饮元露浆,饥食碧梧实。

终年不飞鸣,时为幽人出。

我欲执此鸟,施罗叹无术。

神物任变化,何必相促迫。

昔有孤高士,炼食朱明陲。

丹成日飞升,遗灶今在兹。

旷哉超世心,千古有馀思。

黄鹄不可驭,欲往终难期。

置此杳冥事,攀云信所之。

形式: 古风

泰山顶观日歌

岱岳嵂兀孤根深,青天飞挂万壑临。

我来适际上元夕,春风淡荡吹素襟。

逍遥午夜不肯睡,一杯独对明月斟。

明月高高正堪赏,忽送红轮东海浔。

扶桑光摇蟾桂色,电掣雷矗魑魅匿。

半在空中半水中,望之微茫难测识。

龙鳞照耀千黄金,鲛室冯宫尽如饰。

清晖灼灼闪洪涛,回看四野犹昏黑。

划然大叫山欲倾,不觉天鸡先已鸣。

飘飘两翼生羽翰,七十二君咸我迎。

上叩天门下梁甫,无字之碑尔何苦。

眼前不尽水东流,朝朝日出游人睹。

宵中海日事太奇,我在罗浮亦见之。

名山佳节今偶值,不饮徒令世上嗤。

丈人石,日观峰,太平天子不登封。

司马遗文何足问,青瞳绿鬓且从容。

形式: 古风

冬夜集骆兵部宅

十载瞻韩愿,幽怀此并开。

万峰遥映户,片月故临杯。

天地人间世,衣冠白下才。

江南连蓟北,莫动子山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溪上赠黎惟敬

结客吾何有,怜君几度过。

青云流水去,白眼世人多。

醉后仍呼酒,狂来任独歌。

挥毫聊引兴,不换右军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