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阁

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巅高阁更堪怜。

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

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

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克晦的《太清阁》描绘了一幅山中高阁的独特景象。首句“山下看山半在天”,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山势之高,仿佛山的一部分已经升入云端。接着,“山巅高阁更堪怜”进一步强调了阁楼的地理位置,身处如此险峻之地,阁楼显得尤为惹人怜爱。

颔联“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运用了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四更时分,海日初升,阳光透过阁楼的檐瓦洒落,而即使是炎热的六月,林间清风仍能吹过华美的帘幕,带来一丝凉意。这两句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以及自然景色的和谐共生。

颈联“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则通过想象和比喻,描绘出云雾缭绕的奇幻景象。似乎远方有雨落下,形成一片白色的飞云,而近处则是绿色的树木环绕,半城都被轻烟笼罩,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尾联“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回忆起过去与友人一同在此开窗赏景的情景,一只孤鹤悠然自得地飞翔,画面宁静而富有禅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整体来看,《太清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阁的环境,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展现出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交融,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情怀和对自然的崇尚。

收录诗词(46)

黄克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黄后溪翁七夕月下闻笛

绛河垂地七襄回,弦月无云半壁开。

何处笛声传《折柳》,满庭秋气飒苍苔。

遥疑灵鹊桥边落,暗度穿针席上来。

莫遣天孙闻此曲,欢情离恨正难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夜宿陈尔昭竹溪山馆得西字

回磴断桥山日西,高枫叶赤飞满蹊。

一家村巷到始觉,千树花源行转迷。

野夫欺虎度林黑,沙鸟避人穿竹低。

欲移衾枕抱云宿,月白天鸡空里啼。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汲江亭中秋得江字

云雨黄昏无处所,虚亭凉色满空江。

客中良夜秋三五,水底青天月一双。

露气凝珠依玉树,桂花飞霰落银缸。

相看况有同心在,弄影酣歌坐竹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奉和霜降祀陵

金城西北万山头,翠积云蒸碧水流。

千古幽燕开白日,九朝陵寝甗清秋。

星辰影动祠官入,霜露寒生帝子愁。

广乐无声班欲定,似闻仙跸出松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