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

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

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

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

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

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

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

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

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江南各处,都被波光云影所吸引,让人流连忘返。
当初我来的时候,春天正盛,柳絮如飞在南边的小路上。
如今我再次登高,坐在书斋中,又成了眺望栏杆的人。
清澈的溪流水面如细纹,夜晚涨起新的绿色。
两岸的树木倒映水中,形成浓密的阴影,一道彩虹横跨,像连环玉璧。
远处的青山层峦叠嶂,雨后半空中还带着湿润。
已经委托鱼儿和喜鹊,帮我传递回家的信息。
归来时,衣袖中满载着千里之外的风月景色。

注释

行色:行人的神色,指旅途或游子的心情。
舞絮:飘飞的柳絮,象征春意。
凭栏:靠着栏杆,此处指眺望风景。
縠细:形容溪流水面如细纹。
蘸水:水边树木的倒影仿佛浸在水中。
断虹:残余的彩虹。
灵鹊:神话中的信使,常用来指鹊鸟。
征袖:远行者的衣袖,暗示旅途遥远。

鉴赏

这首宋词《念奴娇·其二》是赵善括所作,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和词人的游子情怀。开篇以“江南到处”起笔,展现出广阔的水乡背景,波光云影与行人的踪迹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回忆起词人过去的春天之旅,春意盎然,柳絮纷飞,画面生动活泼。接着,“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描述了词人此刻在书斋之上,再次凭栏远眺,心境与环境形成对比,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沉思。

“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描绘了夜晚溪流的静谧与生机,新涨的碧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接下来,“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运用比喻,将两岸的树木比作连环璧,彩虹如屏障横跨水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

“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进一步描绘山景,雨后的青山清新湿润,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词人借“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期待鱼雁传书带来归期的消息。

最后,“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表达了词人满载着江南的风月美景,期待归乡的心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和词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31)

赵善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柳梢青.用万元亨送冠之韵

愁别欣逢。人间离合,自古难同。

写就茶经,注成花谱,何事西东。一尊良夜匆匆。

怎忍见、轻帆短篷。汉水无情,楚云有意,目断飞鸿。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贺新郎.瑞香

绛雪堆云绿。倚朱栏、鸾飞凤舞,乱红如簇。

宫锦海沈肌理秀,极目明霞孤鹜。

对翠袖、天寒修竹。

轻露有情添泪眼,粲精神、娇醉薰华屋。

然宝篆,散清馥。江南到处多兰菊。

更海棠、贪睡未醒,漫山粗俗。

欲品此花为第一,真色生香俱足。

又只怕、惊人凡目。

把酒对花频管领,怕狂风骤雨难拘束。

拾碎玉,泛醽醁。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清平乐.和石次仲

断云漏雨。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

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菩萨蛮.西亭

烟波江上西亭小。晓来雨过惊秋早。飞栋倚晴空。

凉生面面风。痴儿官事了。独自凭栏笑。

何处有尘埃。扁舟归去来。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