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蒙蒙树隐山,渺渺波横海。
其中一叶舟,岂有陶朱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蒙蒙树隐山”,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一片朦胧的景象,树木掩映,山峦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接着,“渺渺波横海”一句,将视线从山间引向广阔的海洋,波浪起伏,海面辽阔无垠,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和意境。
“其中一叶舟”,诗人巧妙地将焦点集中在这一小舟上,与广阔无边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感。最后,“岂有陶朱在”,借用了古代富商陶朱公的故事,暗喻在这片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即便是拥有财富如陶朱公者,也难以独享这大自然的恩赐,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不详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烟林雨气昏,行客苦迢递。
谁知渡溪桥,风尘满天地。
上山下山山历历,松篁不改路非昔。
杖藜聊欲问山翁,山空叶落无行迹。
攀藤蹑石访幽客,茆屋参差松树隔。
山童闻语不应门,古木千章鸣格磔。
天地黯黪云气繁,淤泥没胫蜗书门。
长安米升钱五百,忍饥茹芝谁绮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