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毛公坛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传说。
首句“包山缘仄径”,诗人从侧面描绘了攀登山路的情景,曲折的小路蜿蜒向上,引人入胜。接着,“树里见仙坛”一句,点明了目的地——毛公坛,位于茂密的树林之中,仿佛是人间仙境。
“残雪阴崖覆,孤松落照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与庄严。阴冷的山崖上覆盖着未融的残雪,一株孤独的松树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寒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汲泉丹作井,承露石为盘”描绘了毛公坛的独特景观。泉水从岩石中涌出,形成丹色的水井;露水滴落在石头上,汇聚成盘,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毛公坛的神奇与不凡。
最后,“见说毛公去,云中跨紫鸾”以传说结尾,表达了对毛公的敬仰之情。据说毛公曾在此地留下足迹,驾着紫色的鸾鸟飞向云端,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浪漫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毛公坛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传说性叙述,成功营造出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神秘感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幽深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