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其六)

燕昭志报复,金台求俊贤。

下齐如破竹,大耻雪九泉。

六王死灰人,安可与比肩。

奈何骄气盈,妄想彼神仙。

安期不可致,即墨火巳然。

煌煌召公业,委弃如浮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咏史二十一首》中的第六首,以燕昭王励精图治、招揽贤才的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句“燕昭志报复,金台求俊贤”描绘了燕昭王决心复仇,不惜重金筑台(金台)来吸引天下英才的场景,显示出他的雄心壮志和求贤若渴。

“下齐如破竹,大耻雪九泉”比喻燕昭王伐齐的顺利,如同摧枯拉朽,洗雪了国家的大耻,表达了对燕昭王军事才能的赞扬。

接下来,“六王死灰人,安可与比肩”暗指齐国六王已成亡国之君,无法与燕昭王的成就相提并论,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

“奈何骄气盈,妄想彼神仙”则批评了某些人的骄傲自满,幻想成仙,不务实际,与燕昭王的务实精神形成对比。

“安期不可致,即墨火巳然”引用安期生的典故,意在说明人才难得,而燕昭王已经有所作为,即墨之战的胜利就是明证。

最后,“煌煌召公业,委弃如浮烟”以召公的功绩被遗忘,比喻前人的努力可能被后人忽视,表达了对历史沉浮的深沉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既赞扬了燕昭王的英明,也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585)

刘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 生卒年: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咏史二十一首(其七)

天狗吠梁野,七雄扇妖氛。

吴徒二十万,剽若狼虎群。

鼓行破棘壁,长驱似轻云。

汉将三十六,朱旗耀天垠。

救梁不奉诏,太尉真将军。

遂令千载下,知人称孝文。

哀哉潼关战,百万徒纷纭。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咏史二十一首(其八)

平居观群物,纷纷争朵颐。

口舌不能胜,兵戈遂相随。

古来豪杰士,于今安所之。

大运一朝至,孰分贤与蚩。

所以四老人,去采商山芝。

清风扇六合,百世真吾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史二十一首(其九)

景公返雀鷇,晏子称其仁。

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

焉知子玉节,遗祸逮天伦。

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史二十一首(其十)

田横不事汉,刎颈送咸阳。

二客既穿冢,岛中皆自戕。

虽非中庸道,要亦有耿光。

英雄久沦没,世俗但炎凉。

嗟嗟翟廷尉,慷慨令人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