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晚来登眺处,寒暖正争春。

城古亭台少,门严鼓角新。

江山真是好,风俗不妨贫。

克已从清约,须知太守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傍晚时分我来此登高远望,春寒与春暖正在争夺时光。
古老的城池楼阁稀少,门户严谨鼓角声新鲜。
这里的江山景色真美,尽管风俗简朴也不妨。
自我约束,崇尚清廉简约,要知道这是太守的仁德体现。

注释

晚来:傍晚。
登眺:登高远望。
寒暖:春寒与春暖。
争春:争夺春天。
城古:古老的城池。
亭台:楼阁。
门严:门户严谨。
鼓角:战鼓和号角。
江山:自然风光。
风俗:当地的风俗习惯。
贫:简朴。
清约:清廉简约。
太守:地方长官。
仁:仁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即事》,描绘了傍晚时分作者登高远望的所见所感。首句"晚来登眺处"点明时间与活动,暗示诗人享受着宁静的暮色时光。"寒暖正争春"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竞争,寒暖交织,富有动态美。

接下来的"城古亭台少,门严鼓角新"两句,描绘了城市的古老与宁静,尽管亭台不多,但鼓角声的新鲜感透露出秩序与活力。"江山真是好"直接赞美眼前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山美景的赞叹。

"风俗不妨贫"一句,反映出诗人对于淳朴民风的欣赏,即使生活简朴,人们依然保持着淳厚的风俗习惯。最后,"克已从清约,须知太守仁"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节俭和对百姓的关爱,他以自身的行为倡导清廉简约,体现了太守的仁德之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既描绘了景色,又寓含了对社会风气的评价,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民生的关注。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为游春胜地因清明念之赋此

短墙疏竹小园亭,记得东风婺女城。

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

桥边沙印骄骢迹,水外花藏醉客声。

年少不知身解老,曾将豪气与春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怀旧

家近西山云满篱,曲塘深处芰荷稀。

雨馀燕向花间出,饮散人从竹后归。

炊到扊扅真是窘,食他糠籺不知肥。

半生享过清闲福,回首乘除事事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投宿蒲圻县

咫尺蒲圻县,泥深路屈盘。

小桥飞雪急,破帽蹇驴寒。

家信无人寄,愁悰赖酒宽。

转坡闻有寺,一榻借偷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拟送傅推官吉先予以绍兴己已六月自复徙封吉先后一月到任

漂流忆昨到封川,相继人看渌水莲。

屈指君犹成一任,过头吾已出三年。

款门对坐惟棋局,判袂论情付酒船。

九月秋风去帆疾,可能相望不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