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广德和尚及诸禅伯游山有作次其韵

扪萝挽石复穿云,却叹公侯走世尘。

碧嶂回眸三界小,红崖移步百花春。

长沙只解随芳草,王老犹难避鬼神。

不道游山末后句,瘦藤遥指牧牛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侣们一同游山的体验,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表达了对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向往。

首联“扪萝挽石复穿云,却叹公侯走世尘”,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登山的过程,从攀援藤蔓、穿越岩石到穿行云雾,展现了登山的艰难与壮丽。同时,诗人感叹于权贵们在尘世间奔波劳碌,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碧嶂回眸三界小,红崖移步百花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碧绿的山峰映入眼帘,让诗人感到整个世界都显得渺小;红艳的崖壁下,每一步都踏着春天的花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感官的描述,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与美好,以及它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

颈联“长沙只解随芳草,王老犹难避鬼神”,这里运用了典故,提到长沙和王老(可能是指王维),暗示了即使像他们这样的文人雅士,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或自然界的神秘力量。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尾联“不道游山末后句,瘦藤遥指牧牛人”,最后一句以“瘦藤”和“牧牛人”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游山后的所见所感。瘦藤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牧牛人则代表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凡生活。诗人似乎在说,游山的旅程并未结束,真正的领悟和归宿在于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平凡生活的智慧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命意义和自然和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82)

饶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诗僧。一字次守,、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字:德操
  • 籍贯:自号倚松道
  • 生卒年:1065~1129

相关古诗词

再次前韵

芒鞋短杖访松筠,未许痴禅继后尘。

碧嶂烟岚千顷润,红崖花草四时春。

林中傥遇狻猊兽,日下休看舜若神。

却笑子湖穷鬼子,犹将消息问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答吕居仁

向来相许济时功,大似频婆饷远空。

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

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磨双颊红。

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再次前韵

曾将千古较穷通,芥孔能容几许空。

借问折腰辞五斗,何如折臂取三公。

四时但觉风雨过,一饭奚须刀匕红。

要识坏魔三昧力,更培根垡待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吾友汪信民博士近闻参道甚力昨日得书云丧其偶其言耿耿有不释然者因寄此颂开之且挽其进

悼亡应作断肠声,此恨从来不易平。

堕泪要知非转物,鼓盆政恐未忘情。

疏亲憎爱无非妄,生死存亡但有名。

著力早须无底钵,优昙在火更晶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