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一一一)

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

一领布裘权且当,九天回日却归还。

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

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我曾跟随刘阮畅游桃花源,从未意识到人间还需要支付酒资。
一件粗布衣暂时充作衣物,等到九天之上的太阳返回,再归还给原来的地方。
华丽的凤毛绒袄并非因贵重,而狐狸白皮大衣想要比较其价值也很难。
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珍宝,无需在烈火中试验它的耐热性来证明其价值。

注释

刘阮:典故,指晋代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
人间欠酒钱:比喻世间的纷扰或债务。
权且:暂且,姑且。
九天回日:形容极远的地方或时间,这里指仙境。
凤茸袄子:用凤凰羽毛装饰的华美衣服。
狐白裘裳:用狐皮制成的贵重衣物。
无价宝:极其珍贵的东西。
火里试烧:比喻经受严峻考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开篇两句“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琐事的不屑一顾。这里的“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地,刘阮则是古代隐逸之士的典故,借以表达诗人追求超脱尘世的愿望。

接着,“一领布裘权且当,九天回日却归还。”这两句透露出一种临时凑合、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诗人用“一领布裘”比喻简单的生活,用“九天回日”则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和对生命短暂性的认识。

再往下,“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这两句通过对服饰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物质享受的不以物喜。这里的“凤茸”和“狐白”都是珍贵的材料,但诗人并不认为它们贵重难求。

最后,“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这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所追求的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也无需通过外在手段来证明其价值的精神财富。这“无价宝”是指那种高尚的情操和纯粹的心灵,是无法用物质来交换,也不需要任何试炼。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对物欲的淡然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坚持。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心灵净化和自我实现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一一二)

头角苍浪声似钟,貌如冰雪骨如松。

匣中宝剑时频吼,袖里金锤逞露风。

会饮酒时为伴侣,能行诗句便参同。

来年定赴蓬莱会,骑个生狞九色龙。

形式: 七言律诗

七言(其一一三)

神仙暮入黄金阙,将相门关白玉京。

可是洞中无好景,为怜天下有众生。

心琴际会闲随鹤,匣剑时磨待断鲸。

进退两楹俱未应,凭君与我指前程。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又记

数载乐幽幽,欲逃寒暑逼。

不求名与利,犹恐身心役。

苦志慕黄庭,慇勤求道迹。

阴功暗心修,善行长日积。

世路果逢师,时人皆不识。

我师机行密,怀量性孤僻。

解把五行移,能将四象易。

传余造化门,始悟希夷则。

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

烹煎日月壶,不离乾坤侧。

至道眼前观,得之元咫尺。

真空空不空,真色色非色。

推倒玉葫芦,迸出黄金液。

紧把赤龙头,猛将骊珠吸。

吞归脏腑中,夺得神仙力。

妙号一黍珠,延年千万亿。

同途听我吟,与道相亲益。

未晓真黄芽,徒劳游紫陌。

把住赤乌魂,突出银蟾魄。

未省此中玄,常流容易测。

三天应有路,九地终无厄。

守道且藏愚,忘机要混迹。

群生莫相轻,已是蓬莱客。

形式: 古风

三字诀

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著丑,行着妙。

人人憎,个个笑。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

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为朕兆。口对口,窍对窍。

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

滓质物,自继绍。二者馀,方绝妙。要行持,令人叫。

气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耄。认得真,老还少。

不知音,莫语要。此儿法,合大道。精气神,不老药。

静里全,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