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献再一兄成室大任

轻衫短旆,几年来、游遍江南江北。

扰扰浮生争富贵,金碧楼台满目。

厦屋千间,夜床八尺,此理谁能烛。

翩然归去,家山是事都足。

笑指旧隐逍遥,分猿鹤地,云顶栽花竹。

乘兴生涯随处好,卜市心□新筑。

山色窥帘,杏阴依户,门外从尘俗。

朱颜雪鬓,清闲十二分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轻便的衣衫和短短的旗帜,多年来,我游历了江南江北各地。
纷扰的世间人们争夺荣华富贵,眼前尽是金碧辉煌的楼阁台榭。
即使有千间大屋,夜晚也只是八尺宽的床铺,这样的道理谁能真正理解呢?
我潇洒离去,家乡的山水已经足够满足我的生活。
笑着指向过去的隐居之地,那里有自由自在的猿鹤,山顶上种满了花竹。
随性的生活无论何处都好,我在新的地方建造心灵的家园。
山色透过窗帘,杏树的阴凉映入门内,门外则是世俗的喧嚣。
红颜白发,我享受着十二分的清闲与福气。

注释

轻衫:轻便的衣衫。
短旆:短短的旗帜。
游遍:游历过。
扰扰:纷扰。
厦屋:大屋。
烛:理解。
翩然:潇洒。
旧隐:过去的隐居地。
云顶:山顶。
卜市:选择居住的地方。
杏阴:杏树的阴凉。
朱颜雪鬓:红颜白发。
清闲:清静悠闲。

鉴赏

这首《念奴娇·其二》是宋代词人陈著的作品,通过对江南江北的游历和对富贵功名的反思,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闲自得的追求。"轻衫短旆"描绘了词人过去轻装简行的游历生活,"扰扰浮生争富贵"则揭示了世人忙于追逐物质的现实。词人认为,即使拥有豪奢的厦屋和舒适的床榻,也无法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谛。

"翩然归去,家山是事都足"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感。接下来,他描述了在旧隐之地过着与猿鹤为伴、栽花种竹的逍遥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乘兴生涯随处好,卜市心□新筑"进一步强调了随性而居,不拘泥于世俗的心境。

"山色窥帘,杏阴依户,门外从尘俗"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词人以"朱颜雪鬓,清闲十二分福"收束,表达了对岁月静好、清闲自在生活的深深满足,以及对这种生活的高度评价。整首词流露出词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金盏子.四时怀古秋词

眼底时光,奈老来、如何奈得秋何。

黄叶最多情,天分付、凉意一声先做。

是处著露莎蛩,也酸吟相和。

新雁想,飞到故都徘徊,未忍轻过。往事是堪唾。

红枣信、烽折尽任他。

湖山桂香自好,笙歌舫、沈沈醉也谁拖。

可怜瘦月凄凉,把兴亡看破。

如今□,但留下满城□,西风悲些。

形式: 词牌: 金盏子

青玉案(其二)

青山流水迢迢去。总是东风往回路。

送得春来春又暮。莺如何诉。燕如何语。

只有春知处。时光渐渐春如许。何用怜春怕红雨。

到处空飞无实据。

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此意须双悟。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一)次韵戴时芳

钱塘江上潮来去。花落花开六桥路。

三竺三茅钟晓暮。

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

他谁做得愁如许。平地波涛挟风雨。

往事凄凄都有据。

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南乡子.中秋无月

流景去难縻。浮世危如拍浪埼。

才遇中秋聊对月,佳期。最怕晴明未可涯。

人月本相依。果是今朝恰背违。

孤负楼台多少醉,堪悲。何忍滂沱与毕离。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