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太史节之使楚王

天子分桐叶,词臣下柏梁。

共怜星是使,况乃玉为堂。

江汉环宗国,风云护帝乡。

居人思过沛,太史复浮湘。

地险东南胜,藩盟带砺长。

晴山开绛节,高浪出牙樯。

六傅中原路,双锋北斗㫄。

缄书如有意,归雁自衡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姜太史出使楚王的壮丽场景,充满了对忠诚与使命的颂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子分桐叶,词臣下柏梁”,以古代君主分赐桐叶给文臣,比喻姜太史作为使者的重要身份,同时“柏梁”则象征着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暗示姜太史此行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共怜星是使,况乃玉为堂”,将姜太史比作星辰,寓意其光明正大、指引方向,而“玉为堂”则象征着尊贵与纯洁,表达了对姜太史高尚品德的赞美。

“江汉环宗国,风云护帝乡”,描绘了姜太史出使途中的壮阔景象,江河环绕,风云相伴,既体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也暗喻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全。

“居人思过沛,太史复浮湘”,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姜太史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预示了此行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地险东南胜,藩盟带砺长”,强调了出使之地的重要性与挑战性,以及姜太史在此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使命与责任。

“晴山开绛节,高浪出牙樯”,以自然景观的壮美,象征姜太史出使时的气魄与决心,同时也预示着此行将取得成功。

“六傅中原路,双锋北斗㫄”,进一步强调了姜太史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他所代表的正义与力量。

“缄书如有意,归雁自衡阳”,以书信与归雁为喻,表达了对姜太史此行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姜太史出使楚王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风采与使命,也蕴含了对忠诚、荣誉、历史传承与未来希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6)

吴国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焦澹园太史北园看梅分韵

东风吹苑树,先到北城梅。

积素全凝雪,繁英半拂苔。

佳辰追上客,幽兴引深杯。

地接秪园近,尊移竹屿开。

一枝横老干,片玉覆香台。

花似诸天散,人疑向月来。

坐怜山色暮,寒怨笛声催。

归路埃尘满,清芬首重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送子藩李勋部归南海

霞色金门曙,微风锦缆牵。

楼船开大漠,滩濑倒长天。

折柳沾宫雨,收帆捲塞烟。

山平齐野出,河尽汉江连。

作赋芜城暮,怀人桂水悬。

荷衣裁夏渚,药裹洗春泉。

树入津亭断,云从石窦穿。

众人竞紫绶,斯道付朱弦。

雅颂余甘后,薜萝尔独先。

南溟千顷月,到日自应圆。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罗溪驿

驿路临江渚,秋山碧四围。

澹烟两岸静,落日一帆微。

岁歇草虫乱,天晴水鹳飞。

东原橘柚熟,西堰稻粱肥。

霜换青枫树,苔沈白石矶。

我将乘画舫,相伴暮潮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王别驾招饮晚香堂同谢茂秦朱尧治二山人分韵得心字

节事重阳美,秋光别馆深。

吏人回小径,风日澹疏林。

杖过苔分润,筵开树拂阴。

朋来半萍水,坐上几冠簪。

漫说白衣送,还矜綵笔吟。

竹烟生窈窕,花露滴萧森。

清缓幽人驾,凉披傲吏襟。

曲终云总遏,樽改月频沈。

人代遥连古,风流妙属今。

醉来拈菊蕊,悽恻后时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