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李漕园亭三首(其二)吸川亭

百川缈鲸波,鲸背高突兀。

佳气浮金银,层观可髣髴。

中有万顷陂,馀地纳溟渤。

咫尺三千里,惊湍詟凡骨。

而我理烟艇,遥欲窥其窟。

凭栏俯瀰漫,始觉到崷崒。

涓流信污沱,昼夜徒汩汩。

万钱沃燥吻,何取杯中物。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宣州李漕园亭中的吸川亭景象。诗人以“百川缈鲸波”开篇,将众多河流比作渺茫的鲸波,形象地描绘出水势之浩瀚。接着,“鲸背高突兀”一句,巧妙地将视线引向了吸川亭所处的高耸位置,仿佛站在鲸鱼背上,俯瞰着广阔无垠的水域。

“佳气浮金银,层观可髣髴”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云雾缭绕的山峦比作金银堆砌的宝塔,既展现了山色之美,又增添了神秘与富丽堂皇的氛围。接下来,“中有万顷陂,馀地纳溟渤”描绘了吸川亭下广阔的湖泊,仿佛能容纳整个大海,展现出其宏大的气势。

“咫尺三千里,惊湍詟凡骨”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水流之急,即使近在咫尺,也足以令普通人感到畏惧。最后,“而我理烟艇,遥欲窥其窟”表达了诗人对吸川亭的向往之情,虽身处烟雾弥漫之中,却心怀探索之心,渴望一探其奥秘。

“凭栏俯瀰漫,始觉到崷崒”写出了诗人站在亭上,俯瞰水面时的震撼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深刻体会。“涓流信污沱,昼夜徒汩汩”则以涓涓细流与日夜不息的河水对比,突显出自然界的永恒与循环。

“万钱沃燥吻,何取杯中物”则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万钱沃燥吻”比喻财富的积累,与“杯中物”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吸川亭及其周边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宣州李漕园亭三首(其三)守道堂

徂徕不可倚,衡茅迹已陈。

凛凛盖代气,千载日日新。

拭眼登高堂,佳名信可人。

向来子石子,无乃公前身。

作颂拟清庙,未免世俗嗔。

偃蹇百僚底,见有双眉颦。

公今文章伯,笔力重万钧。

庙堂有夔卨,此道公当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史伯鱼读书堂

我来嗟许晚,已失读书堂。

遗址烟焰馀,草木犹辉光。

乃知子史子,揭名意何长。

书册本可好,履践斯为良。

痴绝蠹万卷,未若陶食忘。

苟得是中趣,高可云外翔。

政不守萤雪,汩汩勤朱黄。

譬如沈痾痊,安用千金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代叔父九经堂歌

黄冠物外士,碧眼世中儿。

琅函赤轴富裒蓄,金作蛟龙盘绣栭。

撞钟击钵走聋俗,圣典寂寞令人悲。

我登九经堂,四顾光陆离。

画檐散彩喷朝日,翠幌倒影摇天池。

牙签插架争突兀,若有鬼物森持扶。

使君雅意尊经术,故辟后圃披遗基。

咄嗟土木上星汉,下视仙宫梵宇俱么微。

我愿兹堂遍寰海,共治皆以经为师。

一变人心至齐鲁,再使风俗跻农羲。

却向兹堂命宾友,霜藤象管唱新诗。

东风吹到君王耳,唤取文翁归玉墀。

形式: 古风

次韵沈泽夫逍遥歌

在昔蒙庄有至言,万物逍遥天地间。

大鹏斥鴳异禀赋,随性奚假人防闲。

怒飞未觉宇宙隘,决起那知世界宽。

洪纤有量莫相越,智巧不用常优閒。

默观万化尽如许,脱悟此理行非艰。

但当涵养取深造,工夫祇在澄心源。

心源澄寂固能应,视彼所寓皆居安。

佳哉蒙庄岂诞妄,所得实自吾孔颜。

远则兼善非附势,穷而独处非左计。

陋巷箪瓢依圣师,何殊禹稷游平世。

脩仙欲生成大幻,佞佛欲死是乾慧。

死生之说本同归,原始当求一言契。

了知吾道出世间,学渚深流不思济。

遂令前辈薄后人,直谓轲死真无继。

此生造化曷可轻,勿为名利思营营。

吹嘘呼吸勤吐纳,导引致寿先熊经。

后枯正藉一溉力,且使既老身康宁。

向上更须观一著,一之所起犹未形。

从渠海岱自更貌,何止一阅三千龄。

守一还期守真一,真一诚通能事毕。

吾之所取进乎技,解牛中得养生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