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形式: 古风

翻译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山谷中,十里之外都能听到它的风声。
树顶有百尺长的枝条,树下有千年老茯苓。
松树本性适合长久生存,能帮助人们抵抗衰老。
小小的草药也有远大的志向,一生相伴在身旁。
医术高超的医和已不在世间,但深根固蒂的智慧仍需留存。
人们常说医术可以治国,但这可能过早了。
大小事物各有其用,但本质气息却相同。

注释

青松:青翠的松树。
涧壑:山谷。
闻:听到。
风声:风吹的声音。
百尺丝:百尺长的枝条。
千岁苓:千年老茯苓。
自性:本性。
久要:长久生存。
小草:小草药。
远志:远大的志向。
医和:古代名医。
并世:同时代。
深根:深厚的根基。
固蒂:稳固的根系。
医国:治国。
太早计:过早的期待。
小大材:大小事物。
殊:不同。
气味:本质气息。
相似:相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写给苏轼的第二首赠诗,以青松和小草为象征,表达了对苏轼坚韧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其才华的期许。首句“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描绘了青松挺立山涧,其声传十里,象征苏轼的刚直不阿和影响力。接下来的诗句“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比喻苏轼的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暗示其长久的生命力。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进一步赞扬苏轼的内在品质,认为他具备延年益寿的特质,能够抵御岁月的侵蚀。接着,“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将小草与苏轼相提并论,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寓意虽小却志向远大。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暗指苏轼的医术如同古代名医扁鹊一般,非同凡响,他的根基深厚,立场坚定。然而,诗人也提醒,“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暗示苏轼的才能过于卓越,可能过早地被寄予厚望去治理国家。

最后两句“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强调虽然苏轼的才情出众,但其本质与普通人才华中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气质。整首诗以自然之物寓言,赞美苏轼的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期望和告诫。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

金欲百鍊刚,不欲绕指柔。

石羊卧荒草,一世如蜉蝣。

丝成蚕自缚,智成龟自囚。

竹箭天与美,岂愿作嚆矢。

匏枯中笙竽,不用系墙隅。

土偶与木偶,未用相贤愚。

革辙要合道,覆车还不好。

木讷赤子心,百巧令人老。

形式: 古风

古豪侠行赠魏邻几

翩翩魏公子,恐是信陵君。

高义动衰俗,孤标对层云。

风吹棠棣花,一枝落夷门。

俯仰少颜色,萧萧烟景昏。

已朽朱亥骨,侯嬴无子孙。

众中气轩昂,把臂输肺肝。

沃之红鹦鹉,载以乌贺兰。

门前马嘶急,我弟忽扣关。

谓言空中落,逆旅有仁人。

老母一解颜,万金难报恩。

琅玕乃未赠,交好如弟昆。

形式: 古风

史应之赞

眉山史应之,爱酒而滑稽。对鄙不肖,醉眼一笑。

司马德操,万事但好。东方戏嘲,惊动汉朝。

穷则德操,达则方朔。天地一壶,不胶者卓。

应之老矣,似愚不愚。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馀。

形式: 古风

四月丁卯对雨寄赵正夫

公家常匆务,退食用寝讹。

相思虽劳勤,书问不能多。

时雨光万物,开云见羲和。

乾坤有美意,畎浍未盈科。

凯风吹南荣,官槐绿婆娑。

鷾鸸将其匹,来巢自成家。

于物无讥嫌,人亦不谁何。

眷言生理拙,无地牧鸡鹅。

丈人春秋高,雏鷇勤摩挲。

在公每怀归,安得借明驼。

畏涂失无乡,酌海持一蠡。

平生朱丝绳,寂寞长生窠。

故人累累去,宰木上女萝。

生存半白首,会面阻山河。

赵侯秉金玉,不与世同波。

从容觉差晚,鄙心寄琢磨。

外物良难必,岁寒不改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