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秋感》,由明代诗人潘晦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
首句“湛露下百草,众叶日以凋”描绘了秋天的露水滋润着百草,而树叶则日渐凋零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衰败。接着,“西斋绝尘迹,从篁自萧萧”描述了诗人所在的西斋环境,远离尘嚣,竹林萧瑟,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通过“凉飙闯然来,纨扇不复摇”一句,诗人借凉风的吹拂和不再需要纨扇来纳凉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意和季节的变换。
“黄鹄亦秉时,翱翔在层霄”则以黄鹄翱翔于云霄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物顺应时节,自由飞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和谐的向往。然而,“美人隔湘浦,望望不可招”一句,诗人将情感转向了远方的美人,表达了思念之情,却无法接近的无奈与哀愁。最后,“我欲从之游,江水一何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美人相聚的愿望,但被遥远的江水阻隔,无法实现,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