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龙山

我家少住城南隈,九龙咫尺如追陪。

有时推窗一凭眺,打头落叶纷然来。

今宵乘兴理双屐,欲寻佳景相徘徊。

天风吹衣上绝壁,足以济胜登崔嵬。

古涧琤琮发幽响,寒猿长啸声何哀。

异僧隔岭忽招手,崚嶒鹤骨颜死灰。

手扶仙人九节杖,邀我同上松风台。

是时月在九峰顶,恍看玉女双扉开。

茯苓夜煮许共食,举酒酌我流霞杯。

人生如此亦是乐,胡为奔走迷尘埃。

会当小筑竹楼住,山灵见我应无猜。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顾嵘的《夜登龙山》描绘了作者夜晚游历龙山的所见所感。首句“我家少住城南隈,九龙咫尺如追陪”表达了诗人对龙山的亲近与向往,仿佛龙山就在近旁陪伴。接着,“有时推窗一凭眺,打头落叶纷然来”写诗人偶尔回望,满目秋叶飘零,增添了诗意的凄美。

“今宵乘兴理双屐,欲寻佳景相徘徊”表现了诗人兴致勃勃地踏上旅程,期待探寻美景。之后,“天风吹衣上绝壁,足以济胜登崔嵬”描述了登山过程中的豪情壮志,以及自然风的助益。

“古涧琤琮发幽响,寒猿长啸声何哀”通过山涧流水和猿猴的哀鸣,渲染出山林的静谧与神秘。诗人遇见“异僧隔岭忽招手”,并与之结伴同行,增添了神秘色彩。“手扶仙人九节杖,邀我同上松风台”描绘了奇幻的场景,仿佛仙人引路。

“是时月在九峰顶,恍看玉女双扉开”以月光和神话般的景象,烘托出登顶后的壮观与超凡体验。诗人还设想与友人共享茯苓煮夜饮,举杯畅谈,感叹人生至此已足。“人生如此亦是乐,胡为奔走迷尘埃”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反思,认为这样的山林生活更令人向往。

最后,“会当小筑竹楼住,山灵见我应无猜”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愿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结束于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整首诗情感丰富,画面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生活的超脱。

收录诗词(3)

顾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犊山望太湖

我闻兹山本名胜,具区襟带争其盛。

山光水色相澄鲜,载酒频游探奇境。

我抱抑郁无由开,酒酣走上糟邱台。

幽岩古洞与世异,置身恍惚登蓬莱。

一回凭眺极游目,迷离万顷潮初足。

吴艭一叶欲浮天,笑狎群鸥入空绿。

波涛汹涌绝不停,山亦作势如相迎。

山何相迎不可让,倾耳都作风霆声。

须臾日暮山凝碧,千里无痕水天白。

醉呼明月湖上来,照我山中倦游客。

形式: 古风

送吴大筠壑归钱塘

握手临歧泪欲流,问君何事便登舟。

吴淞江冷风初落,西子湖空月上楼。

衣袂飘零游子泪,溪山萧瑟故乡愁。

可怜令夜悬帆去,落日青山两处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读史

东汉尚名节,矫枉或过之。

吾观晋王祥,其行何足师。

寒冰岂容卧,陟负非其时。

不见姜诗妻,诚感天自遗。

惟孝本庸行,夫岂事诡奇。

良由心好名,姑作不情为。

不然临深戒,在彼非不知。

守身义孰大,出处偏多疵。

扬雄莽大夫,著书拟《论语》。

韩偓拒朱温,诗丽若好女。

两人使不仕,美恶何由著。

必谓佻达流,名教非所与。

定论及盖棺,品节悬几许。

孰为旋风蓬,孰作中流柱。

圣哲固知人,弗由言貌取。

奈何后世士,凭文以荐举。

形式: 古风

铁沙顾节妇诗

瑶池古冰雪,不肯为松柏。

化为怀清人,心肝色精白。

波澜誓不兴,井水安澄碧。

珠胎怀锦茵,罴望圆苫席。

食贫志益坚,茹苦情弥适。

乌养代夫终,熊丸为子积。

俯仰一身担,料理无遗策。

含饴幸弄孙,桑榆景何迫。

劲节不可磨,视此山头石。

形式: 排律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