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公湖

一顷清波四面平,宛然唐相旧经营。

高秋林木形容老,落日楼台綵绘明。

有景可寻兰棹远,无幽不入竹桥横。

二年所得官居乐,肯厌频来缓带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一片清澈的水面四周平整开阔,仿佛唐代宰相精心规划的景象。
深秋时节,树木显得苍老,夕阳下的楼阁色彩鲜明。
远处有风景可寻,乘着兰舟出行,无论多幽深的地方,竹桥都能引领我们到达。
在这两年的官职生活中,我享受着居所的乐趣,怎会厌倦频繁地悠然步行。

注释

一顷:一亩。
清波:清澈的水面。
宛然:仿佛。
唐相:唐代宰相。
经营:规划。
高秋:深秋。
形容:状态,显得。
落日:夕阳。
綵绘:描绘,装饰。
兰棹:兰舟,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船。
远:远方。
竹桥:竹制的桥。
横:横跨。
所得:得到的。
官居:官职生活。
乐:乐趣。
肯:愿意。
频来:频繁地。
缓带:宽松衣带,表示轻松随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的湖光山色之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生活的满足感。

“一顷清波四面平”展现了湖面的宽广与水波不兴,这种宁静的景象为诗人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紧接着,“宛然唐相旧经营”则引出了历史的沧桑,唐代名相张九龄曾在此地筑湖,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

“高秋林木形容老,落日楼台绘画明”两句通过对树木和建筑的描写,传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同时落日的映照使得景色更加明丽。

“有景可寻兰棹远,无幽不入竹桥横”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风光的喜爱,不论是远处的美景还是近在咫尺的幽静之地,都愿意去探索和体验。

最后,“二年所得官居乐,肯厌频来缓带行”则流露出诗人的满足与悠然自得,两年的生活让他感到安适,甚至对平日忙碌的生活有了一丝厌倦,现在更愿意从容不迫地享受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珍视和满足,以及对过去历史的一种缅怀之情。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明教院

野径攲危入谷斜,曲岗回岭共交加。

经年不到为隔水,此日独游因看花。

两岸烟云闲景物,一轩泉石静生涯。

自怜冠佩婴身者,直入樊笼老岁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杳杳堂

杳杳堂何者,余常此养愚。

放身依曲几,忘虑若枯株。

庄老题书册,乔松列画图。

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其一)

霜风舞征袂,有客去符离。

斜谷雪晴后,曲滩水满时。

乱山谁对酒,孤驿独吟诗。

不得陪清绝,怅然空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郊外

城市压尘土,高原聊振衣。

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

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