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喜雨》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首句“崆峒云气远嶙峋”,以崆峒山的云雾缭绕起笔,展现出一种深远而壮丽的自然景观,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接着,“万片从龙下孟津”一句,运用了神话般的想象,将雨水比作龙降下的甘霖,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丰沛与珍贵,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三月久晴农事晚,一时甘雨帝城春”两句,通过对比久旱与甘霖的景象,突出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雨水到来的喜悦之情。这里的“帝城春”不仅指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雨水给城市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接下来,“蟠桃花发丹砂炫,御柳条长翡翠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蟠桃花开得鲜艳夺目,仿佛是大自然的宝石在闪耀;御柳的枝条则如同翡翠般翠绿均匀,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画面感。
最后,“老我宦游归计阻,仙台几度药苗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作为宦游之人,诗人或许因公务繁忙或身体原因未能及时归家,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自然界的美好,想象着仙台上的药苗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寓意着生命的不息与希望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