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其三)

达磨祖师在脚底,踏不著兮提不起。

子细当头放下看,病在当时谁手里。

张公会看脉,李公会使药。

两个竞头医,一时用不著。药不相投,错错,吃茶去。

形式: 偈颂

翻译

达摩祖师的智慧深沉如地,无法踏破也无法提起。
仔细思考,一切放下来看,问题出在哪里,当时又有谁能解决。
张医生擅长诊断,李医生擅长用药。
两人争着治疗,实际上并不需要。药物不合适,错误啊,不如喝茶去吧。

注释

达磨:佛教禅宗初祖。
祖师:宗教中的大师。
踏不著:无法理解或超越。
提不起:无法把握或领悟。
子细:仔细。
病在当时:问题出在当下。
手里:掌握中。
张公:指代擅长诊断的人。
李公:指代擅长用药的人。
使药:使用药物。
竞头医:争相治疗。
一时:当下。
用不著:不需要。
药不相投:药物不适合。
错错:错误。
吃茶去:不如去喝茶,暗示无需纠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慧方的作品,以日常生活的场景来阐述禅宗的修行理念。首句“达磨祖师在脚底,踏不著兮提不起”借达摩祖师的典故,表达禅修者在追求真理时应保持谦逊和无法自持的状态,即不执着于任何概念或形式。接着,“子细当头放下看,病在当时谁手里”强调要放下自我,直面内心,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后两句“张公会看脉,李公会使药。两个竞头医,一时用不著”运用比喻,指出外在的知识和技能(如中医看病)虽然重要,但在修行中若不能与内在的觉察相结合,就失去了意义。最后,“药不相投,错错,吃茶去”则劝诫人们,如果方法不合适,不如回归简单,静心品茶,领悟生活中的平常之道。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通过日常情境传达了禅宗的无我、直观和随缘的修行智慧。

收录诗词(80)

释慧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三首(其二)

临老方称住持,全无些子玄机。

开口十字九乖,问东便乃答西。

如斯出世,讨甚玄微。

有时拈三放两,有时就令而施。

虽然如是,同道方知。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八首(其二十六)

坏与不坏,言端语端。舌头咬破,自觉心酸。

大随投子,终无两般。万里区区,独自往还。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八首(其八)

日面月面,头头出现。捏聚放开,成团成片。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颂古三十八首(其六)

布毛一吹,当下知归。冷光遍地,独露针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