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闻田夫语有感

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

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夏日酷热,农田干旱的情景,通过农民的痛苦和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对劳动人民的忽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在极端天气下劳作的艰辛,以及他们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助与绝望。

首句“日轮推火烧长空”,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烈日如火,炙烤大地的景象。接着,“正是六月三伏中”点明时间,强调了酷热的季节特点。“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干旱的严重性,云层虽厚却滴雨未下,土地龟裂,河水干涸,尘土飞扬,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表现了农民对农田的担忧,他们担心作物因干旱而死亡,即使尝试用水车灌溉也无法找到水源。“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则揭示了农民在酷热下的身体和精神双重煎熬,他们长时间劳作,口渴难耐,汗水与血液交织,却无人倾听他们的辛酸。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尽管他们已经尽心尽力地耕作,但仍担心秋季来临时作物无法成熟。“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则抒发了农民面对自然不可抗力时的无奈和绝望,他们只能徒劳地忙碌,希望天空能降下甘霖。

最后,“寄语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呼吁那些享受安逸生活的贵族子弟能够关注农民的疾苦,意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通过对比高堂与田间的生活状态,突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宋朝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和无助,以及社会对于劳动人民的忽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收录诗词(367)

朱淑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号:幽栖居士
  •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约1135~约1180

相关古诗词

纳凉桂堂二首(其一)

微凉待月画楼西,风递荷香拂面吹。

先自桂堂无暑气,那堪人唱雪堂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纳凉桂堂二首(其二)

清香满座瓜分玉,明月澄空酒漾金。

不是夜凉难就醉,一帘秋色竹森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梅蒸滋甚因怀湖上二首(其一)

东风作雨浅寒生,梅子传黄未肯晴。

戢戢箨龙头角就,温云缭绕变江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梅蒸滋甚因怀湖上二首(其二)

云暗湖光雨四垂,珠玑万斛撒琉璃。

紫苔阶面寒声急,有甚心情更赋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