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般诸字文,即与藏经同。
安在不净处,堕作厕中虫。
这首诗深含哲理,表达了对文字的尊重和珍惜。"万般诸字文,即与藏经同"一句,把书写的文字比作宝贵的佛家经典,强调其价值非凡。"安在不净处,堕作厕中虫"则描绘了一种场景,其中“不净处”可能指的是污秽之地,而“堕作厕中虫”则是说那些不被珍视的文字,最终沦落为污泥中的微小生灵,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于纸张使用不当、字字珠玑可能被糟踏的忧虑。整首诗体现了古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资源节约和利用的深刻认识。
不详
本朝文物盛西州,独得宗公荐冕旒。
稷嗣草仪书未奏,茂陵辞客病无瘳。
一门歆向传家学,二子机云并隽游。
守蜀无因奠尊酒,素车应满古原头。
洛城今昔衣冠盛,韩国园林景物全。
功在三朝尊二相,数逾九老萃群贤。
当时乡社为高会,此日居留许款延。
多幸不才陪履舄,更惭七十是新年。
淡薄情怀。浅缀胭脂。独占江梅。
最好是、严凝苦寒天气,却是开时。
也不许、桃杏斗妍媸。也不许、雪霜相欺。
又只恐、谁家一声羌笛,落尽南枝。
阳复寒根,气回枯杆。前村昨夜梅初绽。
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独南枝暖。
素艳幽轻,清香远散。雪中岂恨和羹晚。
不知何处误东君,至今不使春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