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从天外望归鸿,缥缈云山路忽通。
殷浩答函无一字,淳于致鹄只空笼。
岂嫌萝薜长贫贱,但恐风尘共始终。
莫向少君问偕隐,白杨荒陇起悲风。
这首清代马庸德的《得张平叔书》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书信时的感触。首句“常从天外望归鸿”,表达了诗人期待远方朋友音讯的心情,如同仰望天边归雁,寄托思念。接下来的“缥缈云山路忽通”则暗示了书信的到来如同云端之路忽然显现,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殷浩答函无一字,淳于致鹄只空笼”两句,通过典故借用了殷浩和淳于致鹄的典故,前者指书信内容寥寥无几,后者则暗示友人的回信空洞无物,可能让诗人感到失望。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沮丧,反而在“岂嫌萝薜长贫贱,但恐风尘共始终”中展现出对友情的坚守,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愿因环境而改变初衷。
最后,“莫向少君问偕隐,白杨荒陇起悲风”表达了诗人不愿与友人一同归隐的愿望,因为那将带来凄凉的结局,就像荒野中的白杨树在风中摇曳,引发哀伤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不详
夙闻苍山好,今卧苍山云。
苍山十九峰,峰峰郁氤氲。
客子见山色,山意如相亲。
况向山中宿,湿翠披纷纷。
薄暮日将落,霞起珊瑚殷。
二更挂海月,清光望无垠。
夜深方假寐,石壁天鸡闻。
扶桑倏倒影,小阁浮金轮。
偶作名山游,忽与下界分。
愿得十日住,洗此千斛尘。
结念在丘壑,企慕匪仙真。
会当谢人事,相从猿鹤群。
所亲在四方,飘萍无定处。
非不数寄书,游子渺难遇。
岁晚多疾风,黄叶落枯树。
望远无人归,乌鹊故相误。
去年寒食五羊山,今日春分章贡间。
尽有渔樵陪杖履,不劳车马出江关。
经过村落先谋酒,逢著莺花便解颜。
闻说浮春池馆尽,荒烟瘦石水潺潺。
合江亭畔雨霏微,石鼓山前水渐肥。
蛮鸟自知行不得,何因故故向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