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西江月·其九》是宋代词人夏元鼎的作品。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学问追求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几载鸡窗求道"描绘了词人长时间在窗下苦读求索真理的场景,"兔楮铅丹"则暗指日夜研习经史典籍,耗费了不少心血。"经书子史尽蹄筌"进一步强调了读书之广博,但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知识如同猎人驱赶鹿群的工具,虽丰富却可能无实际效用。
"鹿走徒嗟秦汉"借鹿比喻历史的流逝,感叹秦汉时代的辉煌已成过往,"百代兴亡瞬息"进一步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短暂。"徒留纸上陈言"表达了词人对于历史记录的局限性,认为真正的道理或永恒存在超越了文字记载。
最后两句"谁知太始道常存。乌兔仙家修炼"则转向了一个超脱世俗的视角,提出只有探寻自然法则或超凡之道(如道教修炼),才能领悟到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与前面的世俗追求形成了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个人的学术经历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生哲理和历史变迁,寓含了对知识追求和生命真谛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