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闻雁》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闻雁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首句“白月转庭树”,以白月映照庭树的景象开篇,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夜晚氛围。接着,“清霜下井干”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霜降使得井边的木架上覆盖了一层薄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季节的特征。
“一声哀雁起,千里大江寒”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雁声哀鸣,穿越千里大江,传递着孤独与哀愁,不仅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也引发了读者对远方、离别和孤独的共鸣。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放大到千里大江之上,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凄听宁偏入,离忧自万端”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忧虑和哀伤。无论是对自然界的感知还是内心情感的流露,都显得极为真挚和深刻。
最后,“乾坤吾与汝,前路共漫漫”一句,诗人将自己与天地万物相联结,表达了对宇宙广阔和人生道路漫长的理解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有共同面对的可能,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和雁声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