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今年重午住京华,一寸心情万里家。

楚些祇添当日恨,戎葵不似故园花。

案头新墨题纨扇,墙外高门响钿车。

朋侣萧疏欢事少,谁令衰鬓受风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的《端午》诗,以端午节为背景,抒发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首联“今年重午住京华,一寸心情万里家”,开篇点明时令与地点,端午佳节之际,诗人身处京城,内心却满溢着对遥远家乡的思念。一个“住”字,既指实际居住,也暗含着心灵的归宿感,而“一寸心情”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将个人的情感放大至极致,与“万里家”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距离与思乡之情的强烈反差。

颔联“楚些祇添当日恨,戎葵不似故园花”,进一步深化了思乡的主题。这里的“楚些”借用了屈原《楚辞》中的典故,象征着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祇添当日恨”则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增添的遗憾与痛苦。而“戎葵不似故园花”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家乡之花的独特与珍贵,强调了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深深眷恋。

颈联“案头新墨题纨扇,墙外高门响钿车”,转而描写诗人端午节的生活场景。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诗人以新墨题扇,既体现了节日的习俗,也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墙外高门响钿车”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街景,与前文的孤独与思念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朋侣萧疏欢事少,谁令衰鬓受风沙”,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孤独与哀愁的情绪。在端午佳节,诗人身边的朋友稀少,欢乐之事难得,这不仅是因为节日的特殊性,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一句“谁令衰鬓受风沙”则以自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端午》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感受,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其一)

海波填碧涌金鳌,当日经营得俊髦。

周鼎卜年开帝业,汉都作镇奠神皋。

宫中双凤朝扶辇,帐下千牛夜捉刀。

万国会同时肆觐,众星遥拱北辰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其二)

大驾时巡镇北庭,皇风万里畅威灵。

有年太史仍书雨,卜日祠官已祭星。

白草黄云秋漫漫,朱楼翠树晚冥冥。

南归却作滦阳梦,应是平生旧所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其三)

翼翼行都岁幸临,名王诸部集如林。

毡车满载彤庭帛,宝马高驮内府金。

莫散歌呼滦水上,夜腾光气黑山阴。

世皇谟略真宏远,共感湛恩到骨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四首(其四)

孔鸾敛翅久盘回,延阁穹崇际复开。

四海宣文千载仰,两生接武一时来。

紬书共启缄金匮,持笔行登视草台。

努力深期报知己,明时肯负出群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