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议门胡氏华林书院

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

廷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

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

我直紫垣无路到,乱云芳草隔洪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历经数朝表彰显赫,门第间更显园林如画。
朝廷恩典,赐名让于流水,猜测那树上的鸟巢或是慈乌居所。
花香飘进宾客馆,清雅悠远,竹林环绕书房,气节非凡。
我身在紫禁城无缘前往,只能在纷飞的乱云和芳草中遥望洪州。

注释

几朝:多个朝代。
旌表:表彰。
映门闾:显赫门第。
更赏:更加欣赏。
林园:园林。
廷诏:朝廷诏令。
名让水:以名赐予流水。
树巢:树上的鸟巢。
慈乌:指善待幼鸟的乌鸦。
花迎客馆:花香迎接宾客。
清香远:香气飘散。
书堂:书房。
气节殊:气节非凡。
紫垣:紫禁城。
无路到:无法到达。
乱云芳草:纷飞的云和青草。
洪都:洪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私家书院的风光和学子们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表明书院内外庄严而美丽,似乎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廷诏总宜名让水"可能暗示着这里的学子们有着优异的学业成就和美好的名声,而"树巢多恐是慈乌"则是对书院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书院内外自然与人文并存的景致。

接下来的两句“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则更加深入地表现了书院内部的美丽景色和学子们高洁的品行。"我直紫垣无路到"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渴望而又感到难以企及的情感,而"乱云芳草隔洪都"则是用来比喻书海茫茫,学问深广,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学习。

整首诗通过对私家书院景色与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教育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学术追求的重视。

收录诗词(2)

吕祐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947-1007年]。太平兴国初,(公元九七六年)举进士。生于后汉高祖天福元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年六十一岁

  • 字:元吉
  • 籍贯: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

相关古诗词

禁林宴会之什

高会蓬瀛振德音,崇贤同庆湛恩深。

瑞融云露飞宸翰,荣下烟霄饰禁林。

凤藻镶奇清击石,龙文模琢丽雕金。

辞臣喜适逢时愿,睿眷殊敦好士心。

华照北门张组绣,秘逾东序敌球琳。

玉堂宴罢尤知幸,御榜天章岂易寻。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题尉廨壁

屈指未逾月,沿封十往还。

路危频驻马,力倦怯登山。

亲老难辞禄,时平懒养闲。

自怜清苦节,谁与达天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县学秋试

细雨轻寒弄晓晴,纷纷鹄立拥书黉。

广庭剩欲先耆艾,小试聊烦唤弟兄。

韫椟此时增玉价,传家有子胜金籯。

鸡虫得失能多少,也听春蚕叶上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呈孙元素

匹马先来破晓云,千章乔本翠缤纷。

山围道院窗窗见,泉出丹池处处分。

酒好便能浇磈磊,饭香何必御膻荤。

明朝又踏红尘去,多羡烟霞总属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