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怡亭

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

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

看山携老杖,分果忆儿筵。

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怡怡亭边的小路,哥哥到来弟弟跟随在后。
我们一起在花径上弹奏瑟,共享在兰花窗户边写字的乐趣。
看着山景,手握拐杖,想起共享果实的儿时时光。
为何常常相互忍让,这并非因为张家不够贤明。

注释

怡怡:和睦愉快的样子。
亭:小亭子。
畔:旁边。
路:道路。
兄:哥哥。
弟:弟弟。
随:跟随。
调瑟:弹奏瑟这种弦乐器。
兰窗:装饰有兰花的窗户。
擘笺:分开纸张准备写字。
看山:欣赏山景。
老杖:拐杖。
忆儿筵:回忆儿时的宴席。
底事:何事,为什么。
常相忍:常常相互忍让。
张家:这里指代某个家庭或人。
未是:并非是。
贤:贤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开篇“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两句,表达了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情谊,他们在怡怡亭旁的小路上并肩行走,传递出一种难得的兄弟情深。

接下来的“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则展现了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静谧美好的环境中,家人共同享受着艺术与文化的乐趣。瑟是一种古代乐器,调瑟意味着一起演奏音乐;兰窗象征着清新雅致的居所,而共擘笺则是指家人们一起阅读书籍,分享知识。

“看山携老杖”一句,通过携带老年人出游的情景,传递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老杖作为伴随老人的物品,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体验。而“分果忆儿筵”则是回忆起孩子们争抢果子时的情形,这不仅仅是一种亲情的流露,也反映了家中的欢乐与繁盛。

最后,“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两句,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意。诗人通过提及“常相忍”,暗示了家庭成员间的宽容与理解,并且通过“张家未是贤”的说法,表现出一种谦逊和对完美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没有直接抒发强烈的情感,而是通过平实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温情,展现了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场景。

收录诗词(1)

王景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程给事知越州

冰颜黑发未应衰,巨舰高旌使府威。

琐闼领藩承嘏去,绣衣过郡买臣归。

湖山胜迹吟毫健,风月良辰宴斝飞。

金榜弟兄同舍长,老年相别重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句(其一)

当利江头最僻州,怀人惟是数登楼。

形式: 押[尤]韵

句(其二)

西风晴日过姑苏,左瞰松江右太湖。

形式: 押[虞]韵

皇帝阁立春帖子

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

年年金殿里,宝字贴宜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