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外长桥过水西,林中钟磬旧禅扉。
筇迎残月僧包去,帆背斜阳客艇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有意境的自然风光和禅寺生活图景。开篇"竹外长桥过水西,林中钟磬旧禅扉"两句,以平缓的语调引入读者,让人仿佛行走在一条纵横交错、穿越竹林的小桥上,桥的尽头是流淌的水声与静谧的寺院。"林中钟磬旧禅扉"则透露出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沧桑,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寂静。
接着"筇迎残月僧包去,帆背斜阳客艇归"两句,则展现了晚间的景象。"筇迎残月僧包去"中,"筇"字使用得非常生动,它描述的是寺中的僧侣在晚上用竹制品(筇)来保护自己,在微弱的月光下行走。这不仅描绘出夜色的柔和,也隐含了僧侣们返回禅房的平静与专注。"帆背斜阳客艇归"则是对外来游客或行者的描述,夕阳之下,帆船缓缓前进,带着一天的疲惫和心中的感慨,向着自己的归宿航行。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禅意境界。读者仿佛能够亲临其境,与自然和历史对话,体验到心灵的平静与澄明。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芳春閤外茂林中,池上新桥路径通。
谁种松篁藏古意,我栽桃李引春风。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一坞春风北苑芽,满川流水武陵花。
溪东旧观仙人宅,城内高楼刺史家。
檐楹山影水光中,携酒来时伴钓翁。
四岸烟云芳草绿,一栏风雨落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