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台怀古(其一)姑苏台

百花洲上姑苏台,吴王宴时花正开。

半空画烛西子醉,三更铁甲东门来。

吴波渺渺吴山簇,不见娇嚬倚阑曲。

丹枫落月怨啼乌,碧草东风惊走鹿。

阖闾丘墓相连处,应恨夫差迷不悟。

断指千年血未乾,游魂夜哭台前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十台怀古(其一)姑苏台》由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世的变迁。

首句“百花洲上姑苏台”,以“百花洲”和“姑苏台”两个地点的结合,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画面,为后文的历史感铺垫了基调。接着,“吴王宴时花正开”一句,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长河中,仿佛能听到吴王宴饮时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那花开的盛景。

“半空画烛西子醉,三更铁甲东门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吴国宫廷中的奢华与欢愉,另一方面预示着战争的阴云即将笼罩。画烛与铁甲,西子的醉态与东门的备战,形成鲜明的对照,暗示了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以及历史的无情。

“吴波渺渺吴山簇,不见娇嚬倚阑曲”两句,通过描写吴国的山水,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遥远与苍凉。渺渺的江水、簇拥的山峦,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对比,暗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不见娇嚬倚阑曲”一句,以女子的愁容和倚靠栏杆的姿态,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伤。

“丹枫落月怨啼乌,碧草东风惊走鹿”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丹枫、落月、啼乌、碧草、东风、走鹿,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富有象征意味的画面,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阖闾丘墓相连处,应恨夫差迷不悟。断指千年血未乾,游魂夜哭台前路。”四句,直接点明了主题,通过描述吴国两位君主的陵墓,以及断指未干的鲜血和游魂的哭泣,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阖闾与夫差,一个英明果断,一个昏庸误国,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揭示了权力、欲望与历史的复杂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宏大与深邃,也蕴含了对人性、权力、命运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十台怀古(其二)章华台

灵王倾国崇台宇,按剑章华睨中土。

弁裳伏地走诸侯,钟鼓凌空震三楚。

骋骄不畏伍子谋,落成乞与吴兵游。

孤舟竟走江上路,块土独枕山中愁。

十年伯气终萧索,回首华容归不得。

饥魂漂泊啼秋烟,细腰却舞新王前。

形式: 古风

十台怀古(其三)朝阳台

神娥缥缈高唐上,楚宫楼阁森相向。

丹枫苍桂涌孤阙,锦石清江簇连嶂。

行云漠漠飞雨寒,孤猿咽咽秋花间。

翠旂龙驾杳何处,断魂残梦愁空山。

微臣宋玉誇能赋,当日襄王岂真遇。

千古秋风恨未平,高泉飞落三巴怒。

形式: 古风

十台怀古(其四)黄金台

昭王锐志移青社,筑土悬金奉贤者。

四方剑佩集强燕,千里风尘驰骏马。

郭君自举先群豪,乐生独步超凡曹。

酬恩一雪伯国耻,建功并倚云天高。

君臣意气千年少,落日荒墟没秋草。

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

形式: 古风

十台怀古(其五)戏马台

项王战马从东来,意气蹴踏全秦摧。

入关不并沛公辔,还乡却上彭城台。

重瞳按剑风云靡,万匹腾空烟雾起。

凄凉垓下泣名骓,零落江边馀数骑。

寄奴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

诈移晋鼎非男子,君看百战东城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