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

捻土为香事有因,世间宜假在宜真。

洞宾却识林灵素,灵素何尝识洞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道家文化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道家传说中的两位重要人物——吕洞宾和林灵素,来探讨真假与认知之间的深刻哲理。

首句“捻土为香事有因”,以“捻土为香”这一行为作为引子,暗喻通过努力与创造,可以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存在。这里的“因”既指自然界的物质基础,也隐含着人为的努力与智慧。这句话强调了事物价值的生成过程,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创造精神。

次句“世间宜假在宜真”,则进一步阐述了对真假的认知态度。在世间万物中,既有真实的本质,也有表面的虚幻。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世界时,既要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也要理解到表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它倡导了一种既不盲目相信表面现象,也不完全否定一切的理性思考方式。

后两句“洞宾却识林灵素,灵素何尝识洞宾”,通过引用道家传说中的两位仙人,吕洞宾与林灵素,来探讨认知与理解的相对性。吕洞宾与林灵素之间的关系,象征着不同视角下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差异。这句话暗示了即使两个看似熟悉的人物,也可能因为各自的经历、立场或认知框架的不同,而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思想与行为。它提醒读者,在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谦逊与开放的态度,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并尊重他人的独特视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寓言手法,探讨了认知、真实与理解之间的复杂关系,鼓励读者在面对世界的多样性时,保持好奇心、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以更全面和深入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这个世界。

收录诗词(5)

林灵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无题

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游天坛

摆脱尘缨淡无欲,闲阅图经寻岳渎。

林泉何处惬予心,收拾琴书将卜筑。

崎岖不敢千里辞,东至太行人王屋。

先探藏花坞里春,蟠桃毕竟何时熟。

燕萝故宅阳台宫,九龙戏珠画屏簇。

丹井沉沉寝月明,丫髻仙童把参斸。

昂头贪看华盖峰,蓦然误入紫微谷。

上方楼阁与云闲,金碧交辉射林麓。

远尘沟有远尘人,夜半闻歌采芝曲。

策杖穷跻瘦龙岭,险似剑阁西向蜀。

扪参历井上冲冥,千剑断崖横独木。

自辰及酉脚力穷,恰到紫金堂下宿。

再拜新尝太乙泉,顿觉洒然消病骨。

褰衣竟入南天门,回首乾坤小蛮触。

恍兮惚兮九霄间,万顷岚光醒醉目。

银座金腰玉顶寒,帝遣仙官分部属。

小有中藏万里地,都压洞大三十六。

日精月华左右奇,黛色倚空如削玉。

东观大海日轮红,西望穷边坛影绿。

炼丹炉下土犹香,抱出神丹知几斛。

巡山使者持太阿,保护神宫谁敢黩。

王母洞深非可测,雷霆屡震蛟龙窟。

遥指三官校勘台,樵人几度闻丝竹。

抱朴岩前采药童,手撚金芝身薜服。

北斗平联北斗星,自是天关通地轴。

麻笼药匮翠相连,瑞草灵苗香馥郁。

一声长啸坐孤石,紫云悠悠送黄鹄。

个中煞是麻姑仙,冷笑世间光景促。

形式: 古风

政和丁酉西风秋,天子赐以骑青牛。

形式: 押[尤]韵

耳底泉声,眼前山色。檐头雨滴,篱畔黄华。

嗈嗈新雁唳南云,片片亭梧红满地。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