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猿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

挂藤伸黑臂,剥果喂黄儿。

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下时。

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天竺国境如巴蜀的峡谷,画卷上没有这样的奇异景象。
藤蔓挂在枝头伸出黑色的手臂,摘下果实喂给黄皮肤的孩子们。
孤独的身影在池水中度过夜晚,月光下听到三声呼唤。
僧人倚着栏杆不愿离去,想必是被这里的诗意深深吸引。

注释

天竺:古代印度的别称。
巴峡:四川的巴江峡谷。
画图:画卷或画面。
奇:奇特,罕见。
挂藤:藤蔓悬垂。
黑臂:形容藤蔓伸出的枝条颜色深。
黄儿:泛指肤色偏黄的孩子。
孤影:孤独的身影。
池中夜:夜晚的池塘边。
三声月下时:在月光下听到三声呼唤或声音。
倚阑:倚靠栏杆。
僧不去:僧人不愿离开。
苦于诗:深深地沉醉于诗歌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顾逢在宋代游历天竺(可能是印度或类似地区)所见的奇特景象,将其比作中国巴峡的风景,强调其非同寻常。"挂藤伸黑臂"形象地写出了藤蔓攀援的动态,"剥果喂黄儿"则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夜晚,孤影倒映在池水中,而猿猴的三声长啸又在月光下回荡,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最后,诗人倚着栏杆久久不愿离去,似乎被这诗意的场景和飞来峰上的猿鸣深深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归去,沉浸于创作的灵感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异域风情与诗人情感的交融。

收录诗词(255)

顾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边偶成(其一)

彭殇皆定数,万事转头非。

不悟身如寄,安知死是归。

世情趋马首,道眼识鹑衣。

堪笑磻溪老,皤然立钓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云边偶成(其二)

达者由来少,机心肯暂停。

几家才富贵,中道又凋零。

白发人间宝,黄金水上萍。

无钱陶靖节,醉眼不曾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天竺道中

冲开秋色去,深入万松间。

风月无边乐,乾坤几个闲。

断云难掩日,急水不流山。

树杪忽然响,斜飞过白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方竹杖

直节老犹坚,棱分四角全。

自缘生处别,不逐世情圆。

夜倚闲看月,春扶醉上船。

只愁规漆者,本体失天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